一、監視居住要民警親自執行嗎?
不一定要親自執行,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由于監視居住是因為嫌疑人有特殊狀況,不能在監獄里或者看守所進行長治控制其人身活動。所以采取監視居住的方式,一般是因為嫌疑人身體不適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嫌疑人可能每周或者每月需要去當地派出所進行報到。如果涉及重大安全問題的話,監視居住的地點將由檢察院或者是公安機關進行提供。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于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準,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
但是,不得指定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二、被監視居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監視居住是司法實踐中常見的強制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控制,特別是對于不適用于收監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用監視居住的方法來進行合法的認定處理,具體情況下應當向司法機關提出申請,并由司法機關審查后確定執行。
違反監視居住規定有什么后果?
指定監視居住不得是什么場所
監視居住后會不會收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兩年后作廢了嗎
2020-12-11子女不贍養老人該如何
2020-12-25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車泡水”車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1-09責任準備金
2020-11-24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得交嗎
2020-12-07法律允許返還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24土地轉包合同
2020-11-17拆遷會凍結戶口嗎
2021-01-28農村房子賣了沒過戶要拆遷怎么辦
2021-02-11拆遷補償是怎樣計算的
2021-02-26征地拆遷維權為什么要請律師
2021-01-26評估報告的有效期是多久評估報告會失效嗎
2020-11-13國家對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21因環評不過關,企業拆遷能否取得合理補償
2021-02-04農村征地拆遷賠償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