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機構銷售假藥的處罰是什么?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法定刑處罰。
二、立案標準
生產、銷售的假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三、認定
1、劃清生產、銷售假藥罪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中其他罪的界限
對于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根據《刑法》第149條第2款規定的精神,應按處罰較重的生產、銷售假藥罪定罪處罰。這符合前述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2)生產、銷售假藥罪與生產、銷售劣藥罪的區別界限:①犯罪對象不同:一個是假藥,一個是劣藥。②犯罪形態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是行為犯,而生產、銷售劣藥罪是實害犯,即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方構成犯罪。
2、劃清生產、銷售假藥罪與一般違法行為的界限
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的關鍵是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是否足以產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結果。實踐中對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判斷,一般來說應依賴于對假藥這種物質和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事實判斷。例如。對假藥的成分、性質、效用的醫學鑒定以及對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推斷。對于雖屬假藥,但對人體健康不一定產生嚴重危害的情況,需進行具體鑒定,若藥品本身不危害人體健康的,當然不能認定為構成本罪;若藥品本身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的,當然應認定為生產、銷售假藥罪。
如果生產者和銷售者違反了國家藥品的管理法規,制造并生產了假藥等行為后,也是會給公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涉案人員是會受到相應的處罰,一般會處以三年有期徒刑以及罰金,如果因為假藥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后,也是會從嚴從重的對涉案人員的處罰力度的。
生產銷售假藥的認定是怎么樣的?
銷售假藥罪與非法行醫罪哪個重?
什么是生產銷售假藥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棚改拆遷后第二套房是否可享受購房補貼
2020-12-13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怎么規定
2020-11-22p2p非法集資判刑對職位有影響嗎
2021-01-31離婚扶養義務有沒有強制性
2020-12-23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房產多次抵押逾期后如何處理
2021-01-26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一歲寶寶在商場受傷以后責任歸誰
2020-12-10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在什么情況下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0-12-10上海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7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
2021-03-02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