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述
2006年初,家住遼寧紫荊山村的劉某與妻子、兒子全家外出打工,便將自家6.8畝承包地轉包給鄰居張某年。雙方簽訂了簡單的轉包合同,合同約定:張某年每年支付轉包款5500元,支付時間為每年春節前;轉包期限15年,自2006年1月30日至2021年1月30日。其他未做任何約定。
2016年2月,因當地政府修建物流集散地需要,該6.8畝承包地中的3.5畝地被依法征收,按照所在市征收農村土地政策規定,征地補償款的80%由被征地農戶獲得。3.5畝地將獲得近11萬元補償款。劉某得知此事后,當即回來找到村委會,要求該筆補償款歸自己所有。張某年也找到村委會,認為被征收的3.5畝耕地實際使用人、管理人是自己,土地被征收后,因不能再繼續耕種被征收土地,實際損失人也是自己,因此補償應歸其所有。鑒于該筆補償款存在爭議,村委會組織雙方調解未果,暫時停止發放該筆補償款。該筆補償費應歸誰呢?
律師說案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9條規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者出租給第三方,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該條法律表明,村民獲得承包田經營權后,作為承包地經營權人,將承包田轉包給他人后,土地承包經營權沒有發生轉移。原承包人依然是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人。那么,當承包田被依法征收后,應當認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為“被征地農戶”。
據此,張某年作為承租人,雖是承包地的實際經營者,但并非法律意義上的經營權人,不能獲得征收利益。當然,因為轉讓期未到,轉讓合同于中途被解除,張*年可以要求退還尚未履行的轉讓期間的轉包費。此外,若張某年在承租期間,對被征用的土地在提高土地生產能力方面有投入,可以要求劉某給予相應的補償。
以上情況屬于未約定遇到征地拆遷補償款處理辦法的情況,如果轉承包雙方已經對征地拆遷補償款的分配進行了約定,則應當按照協議約定處理。同時,通過土地流轉方式進行土地集中利用的情形,比如一些地方租用農民土地建魚塘,養殖場等等應有特殊處理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質押可以同時質押嗎
2021-03-23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違反限購政策買房協議有效嗎
2021-02-07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哪些情況下要約不生效
2021-02-03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0-11-08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1-02-05從器官移植談確認保險合同條款爭議的基本原則
2020-1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