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庭后回家等通知基本緩刑嗎?
是不是判處緩刑,是要根據最終的判決書的,如果判決書上寫明判處緩刑的話,才是判的緩刑。取保候審開庭后讓回家等,判緩刑的可能性很大,即便是不判緩刑,也不會太重的。
判緩刑的條件:
其一是被判處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法院認為暫不執行所判刑罰也不致于再危害社會;
其三是罪犯不屬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取保候審與刑事拘留、逮捕一樣,都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是有條件的在外等待開庭審判,并不代表案件了結、當事人無罪。是否判刑、如何判刑,還要由司法機關進一步偵查、審理后決定。
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適用緩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經被判處刑罰的前提下,再考慮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現,認定其放在社會上是否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決定是否執行刑罰。如何準確把握適用,關鍵在于怎樣來認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審判實踐中,是否適用緩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由于“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沒有統一的考量標準,因而有的考慮被告人犯罪的情節和案發后的悔罪表現、受害人的態度等等,在認定悔罪表現方面也大都將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情節(如自首、立功、從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贓退賠或賠償受害人損失、是否繳納罰金等作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將被告人不適宜監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等一些與被告人相關聯的不合法的客觀因素作為適用緩刑因素考慮。只注重被告人的悔罪主觀意識,缺乏對被告人的平時表現的調查了解,忽略了對適用緩刑罪犯的監管、幫教、改造等客觀條件的考慮。
緩刑,刑期里面比較輕的一種處罰機制了,但是緩刑也不是都可以判的,要符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才可以成立緩刑,緩刑一般都是針對罪行很輕的,并且累犯還有一些恐怖的活動罪的首要分子也是無法判緩刑的。
強奸罪可以判緩刑嗎
醉駕拘役可以緩刑嗎
管制可以適用緩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許可的監督與責任
2021-03-05刑事拘留后撤案可否賠償
2020-12-10人民法院在級別管轄方面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0-12-26申請書工傷認定要多長時間才能知道結果
2021-01-26抵押登記到期了還有效嗎
2020-11-20交通事故肇事者應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12新民訴法關于財產保全的規定
2020-11-29如何反家暴
2021-02-09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法院可以封失業金賬戶嗎
2021-02-03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