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罪量刑的證據包括哪些種類?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二、證據三性
(一)證據的合法性要求
依照刑事訴訟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法律對證據合法性要求包括:
1、證據必須由法定人員收集。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收集證據的法定人員包括檢察人員、審判人員、當事人及其辯護人、代理人。非上述法定人員所收集的證據,法律不認為其具有證據能力。
2、證據必須是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法定人員收集證據的程序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這些程序性規(guī)定涉及收集證據的方法、手段、步驟和途徑。有的是從積極方面予以規(guī)定,如刑事訴訟法第91條至95條規(guī)定了關于收集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具體方法、步驟;有的則是從消極方面予以規(guī)定,如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guī)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
3、證據必須具有合法的種類。為了從形式上保障證據內容具有客觀性,我國法律對證據的種類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依據刑事訴訟法第42條規(guī)定,刑事證據包括以下七種,即: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和視聽資料。
4、證據必須具備合法的來源。合法的來源是指證據的獲取途徑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法律對證據的來源作出了規(guī)定,包括提供證據的主體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證人、鑒定人而不能是其他人;法律還對各提供證據的主體作出了一定條件的限制。例如,對于證人證言,必須是由合格的證人作出。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guī)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這是對證人資格的法律要求。再如,對于鑒定結論,鑒定人必須經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對于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或者對精神病的醫(yī)學鑒定,還必須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進行,鑒定人遇有法定回避情形還應當回避。這是對鑒定人提出的法律要求。
5、證據必須具備法定的形式。《刑事訴訟法》第95條和第99條分別規(guī)定偵查訊問(詢問)所得的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都應由訊問人和被訊問人簽名或蓋章,勘驗檢查筆錄應由參加勘驗檢查的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蓋章;鑒定結論應由鑒定人簽名;視聽資料應當附有制作者、制作時間、地點、對象、制作過程及設備有關情況的書面說明等,其目的是證明其來源出于合法的途徑。
此外,收集、調取的書證、物證應當是原件或原物。采用副本、復制件或拍攝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內容的錄像或照片應符合一定的條件:制作人不得少于二人;應當附有關于制作過程的文字說明及原件、原物存放何處的說明;由制作人簽名或蓋章。
6、證據必須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物證必須當庭出示,讓當事人辨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庭宣讀,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二)證據的關聯性要求
證據的關聯性要求納入訴訟過程的證據材料必須與案件事實有實質相關并對案件事實有證明作用。關聯性是證據三大特性之一。這說明證據必須與本案事實相關,否則對本案無實際意義,應予摒棄。換言之,原則上一切無關聯性的證據都應排除,這就是關聯性規(guī)則。證據的關聯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證據與案件事實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二是證明事實對案件事實有正面或反面的證明作用。”[1]
證據的關聯性可從下列幾方面理解:
關聯性是證據的一種客觀屬性,即證據同案件事實之間的聯系是客觀聯系而不是辦案人員的主觀想象和外部強加的聯系。
證據的關聯性應具有實質性意義。即證據與案件的基本事實相關,在刑事案件中是指關系當事人是否犯罪、犯罪性質及罪責的輕重等。
相關的形式或渠道多種多樣,包括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正面相關和反面相關、必然相關與偶然相關,肯定性相關與否定性相關,單因素相關以及重合相關等等。關聯性應達到一定程度,如果關聯性過于間接和十分微弱,此證據被視為不具有關聯性。
關聯性的實質意義在于證明力,即有助于證明案件事實。與案件事實關聯程度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證據的證明力。如證人甲僅證明犯罪嫌疑人某段時間到過現場,而證人乙卻能具體證明某時某刻曾親眼目睹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的過程。毫無疑問,后者與本案關聯更為緊密,其證明力較前者強。
(三)證據的客觀性要求
證據的客觀性具有以下幾層含義:
1、證據的客觀性首先是指證據形式的客觀性,指證據必須具備客觀存在的形式,能以某種方式為人們所感知。
2、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證據所反映的內容必須是真正發(fā)生過的事實,必須是對客觀存在的事實的反映,而不是一種假設或虛擬,更不是對事實的杜撰或捏造。證據的這個特性是獨立于人的意志以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3、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證據的內容本身必須是客觀的。證據的客觀性除了要求證據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以外,還要求證據的內容本身必須符合客觀發(fā)生過的實際情況,如書證上所反映的內容,必須符合客觀真相,必須是確有其事的。例如張三借給李四5萬元錢。這個內容必須符合客觀發(fā)生過的實際情況。如果張三客觀上沒有借給李四5萬元錢,那么,就可以說這個證據不具有客觀性,是偽造的,是違背事物的本來面貌的。
4、證據的客觀性使案件事實的認定具有可靠性和說服力。在證據的發(fā)展史上,曾經出現過神示證據制度、法定證據制度等。這些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認識案件事實,但它是一種游離于案件事實的外在方法,與通過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相比,具有主觀、武斷和片面的特點。而證據是一種以事實來證明事實的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它對案件事實的認定是最可靠、最具說服力的。
任何證據都有一定的來源,不論是控告、舉報、自首、坦白所提供的證據,還是通過勘驗、檢查、搜索、扣押或詢問、訊問所搜集的證據,各自都有確定的來源。證據的來源除必須合法外,還必須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證據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做到:
1、詢問證人、被害人,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應用原話記錄,以準確表達陳述人言詞的原意,對于陳述者陳述時的神態(tài)、語氣應反映出來,以客觀全面、準確地反映案件事實的本來面目,而不能斷章取義,甚至違背陳述者原意記錄。
2、在詢問證人、被害人,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禁止誘導性詢問。誘導性提問對被詢(訊)問者起到暗示的作用,直接影響到他們所作供述、陳述、證言的真實性。
3、我們在收集書證、物證時,對書證不得涂改,對特定物的物證不得以同類物來代替,以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
4、要求證人所言是其親眼所見所聞,不是轉述他人所述,更不是道聽途說或主觀猜測。
其實定罪量刑就是要依附于證據的,公檢法機關所收集的證據就是要在庭審的過程當中由審方、檢方和辯方三方共同來質證的。所以對于工作人員來說,不僅要有證據,而且要確保這些證據的來源全部都是合法的,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己是被刑訊逼供,庭審時可以當庭提出。
尋釁滋事罪定罪量刑
醫(yī)療事故罪如何定罪量刑?
如何對非法經營罪定罪量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判沒收個人財產,名下無財產怎么辦
2021-02-22夫妻債務協議一般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4聽證程序中的法定事項包括哪些
2020-12-23復議機關責令重作但原行政機關不履行怎么處理
2021-02-08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獨立性的理解與適用
2020-12-09注冊商標續(xù)展是什么意思
2021-03-03雇員在從事雇傭工作中與雇員之間存在合伙關系嗎
2021-01-24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休病假多久就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拖欠員工工資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31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撞死親人能否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8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呢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