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提交的投訴材料應包含以下內容:
(一)投訴方和被投訴方的基本信息,包括投訴方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被投訴方的單位名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人、聯系電話等。
(二)損害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過程及與經營者協商的情況。
(三)有關證據。消費者要提供與投訴有關的證據,證明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與受損害存在因果關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消費者協會一般不留存爭議雙方提供的原始證據(原件、實物等)。
(四)明確、具體的訴求。
消費者怎么維權
1、協商和解。
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后,在自愿、互諒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這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來說都是理想的途徑。
2、投訴調解。
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后,請求消保委調解,即由第三方對爭議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溝通調和,以促成雙方達成解決糾紛。
消費者投訴時應注意四點,一是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處理,一般按管轄范圍受理;二是當消保委未能解決時,消費者可請消保委作損害鑒定,提供證據;三是消費者要盡快選擇申訴或起訴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四是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向人民法院起訴都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
3、行政申訴。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后,可請求有關行政部門解決爭議,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決定申訴時,一般用書面形式,并載明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如與經營者達成和解,可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作出調解書.
4、提請仲裁。
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調解并作出判斷或裁決。仲裁具有當事人程序簡便、一裁終局、專家仲裁、費用較低、保守機密、相互感情影響小等特征。仲裁費用原則上由敗訴的當事人承擔,當事人部分勝訴,由仲裁庭根據各方責任大小確定各自應承擔的仲裁費用。
5、提起訴訟。
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于民事訴訟范疇。
消費投訴需要注意的問題
消費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后,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1、先交涉
投訴前先向經營者或者服務商反映問題。因為大多數商家還是會為用戶著想的,同時,他們也不希望因質量和服務方面的問題鬧得滿城風雨,影響聲譽。
2、不要拖延
如果在證據確鑿、事實清楚、要求合理的情況下,經營者還故意推諉、逃避責任,消費者就應及時投訴,切不可拖延。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就越來越難辦,如果是人身傷害,可以趁傷勢嚴重時,這是最有力的證據。
3、實事求是合理合法
投訴時,既不可夸大事實,也不該隱瞞自己在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退,要本著公平合同的原則,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并指明所依據的法律條文。過分的要求或無理取鬧,只能使問題復雜化,導致投訴調解失敗。
4、證據充分材料完備
在接受服務時發生的損害行為,要有證人的書面證明材料、收費收據等,必要時還可請證人一同參與。如果因為商品的質量導致人身傷害、財產損失,要帶有病歷、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等。
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哪些?
1、安全權
消費者的安全權分為人身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首先考慮的便是商品和服務的衛生、安全因素,不希望因衛生安全方面存在問題,導致生病、身體受到傷害,甚至產生生命危險。財產安全不僅指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是否安全,更重要的是指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以外的其他財產的安全,只要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消費者就有權要求賠償。
2、知情權
作為經營者,誠實信用是交易雙方應遵守的基本準測,不得隱瞞實情,不得作虛假承諾,否則就構成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一旦發生爭議或造成損害,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給予賠償。
3、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選購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行為必須是自愿的,不必以經營者的意愿為自己的意志,主動權在自己手中。同時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行為必須合法,不能把自主選擇權建立在侵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權益之上。此外自主選擇權通常只能限定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范圍內,不能擴大到使用商品上。
4、公平交易權
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必須保證質量、價格合理、計量正確,不得違反平等自愿、公平交易的市場準則,違背消費者的意愿強制交易。
5、求償權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由于經營者的過失或故意,可能會使人身權和財產權受到侵害。這里的人身權包括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等;財產權包括直接的財產損失和間接的財產損失。對于商品的購買者、商品的使用者、接受服務者以及在別人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受到人身或財產損害的其他人而言,只要其人身、財產損害是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而引起的,都享有求償權;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服務者均要承擔賠償責任,而不論其是否有過錯;除非是出于受害者自己的過錯,如違反使用說明造成的損害,則商品的制造者、經銷者不承擔責任。
按照法律規定,消費者除因人身、財產的損害而要求獲得賠償損失這一最基本、最常見的方式之外,還可以要求其他多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如修理、重作、更換、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
作為消費者來說不僅可以向消費者保護協會進行投訴外,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對此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一些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有更多相關的法律問題,大家可以到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隱名股東身份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1-10公司增資后需要公示嗎
2020-12-1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2020-11-19拆除廠房是否需要向政府部門報告
2020-12-11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信托收益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1-06不履行撫養義務能否得到贍養
2021-02-1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倍賠償和10倍賠償能否同時適用
2021-01-15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保險加保保全什么意思
2021-01-17夏季有車族發生有哪幾種情況,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