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是否犯罪并接受何種制裁是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判斷的,違法事實發生的不同階段會對行為人的量刑直接產生影響。法律術語將這些階段稱之為犯罪形態,每一種犯罪形態都會由特定的處罰標準。那么,刑法將故意犯罪形態分為幾種?
一、刑法將故意犯罪形態分為幾種?
犯罪形態是指故意犯罪在其發生、發展和完成的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因主客觀原因而停止下來的各種犯罪形態。從階段到形態理論上措辭的變化。本章是犯罪構成理論的補充,也可以說是修正的犯罪構成。盡管犯罪的未完成形態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構成要件,但因其行為本質上具有社會危害性,與此相反,排除犯罪性的行為表面上符合犯罪構成,但因其本質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故不認為是犯罪。
1、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情形。
特征:(1)主觀上為了犯罪;(2)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3)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4)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2、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特征:(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特征:
(1) 中止的及時性。這是指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犯罪中止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的過程中,犯罪一旦既遂,便沒有中止可言。
(2) 中止的自動性。這是指犯罪分子在自己認為有可能將犯罪進行到底的情況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動地放棄了犯罪,
(3) 中止的有效性。這是指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動放棄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4)中止的客觀性。中止不只是一種內心狀態的轉變,還要求客觀上有中止行為。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其一就是行為人準備去犯罪但是卻沒動手的預備,其二就是行為人作出犯罪行為但是沒做成的未遂,其三就是行為人開始犯罪之后自己卻又主動停止了的中止。
對共同犯罪人如何處罰,是怎樣的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涉嫌賭博罪判刑多少年,犯罪構成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有哪些分類
2021-03-13三胎孕期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2-11外貿出口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16交通事故死亡賠償城市與農村標準各是多少
2021-02-28婚后父母出資買房屬于個人財產嗎
2021-03-03婚前財產沒有財產公證,離婚時怎么分割
2021-02-01同居期間購買的房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2020-12-12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工資怎么辦
2020-12-07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勞動調解書有錯別字還有效嗎
2020-11-18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