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就有保護自己的本能,所以我國法律承認自衛權并規定了正當防衛制度來保護公民的自衛權。但是行使自衛權可能意味著傷害別人,所以認定正當防衛是有條件的,那具體來說認定正當防衛時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下面就讓律霸小編為你做詳細解答吧。
一、認定正當防衛時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根據刑法的規定,只有同時具備下列五個要件才能構成正當防衛:
1、起因條件:不法侵害現實存在。
正當防衛的起因必須是具有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許的,其侵害行為構成犯罪為條件。對于精神病人所為的侵害行為,一般認為可實施正當防衛。但是并非針對所有的犯罪行為都可以進行正當防衛,例如貪污罪、瀆職罪等等不具有緊迫性和攻擊性的犯罪,一般不適用正當防衛制度。
2、時間條件:不法侵害正在進行。
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才能對合法權益造成威脅性和緊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衛行為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開始時間,一般認為以不法侵害人開始著手實施侵害行為時開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現實威脅十分明顯緊迫,且待其實施后將造成不可彌補的危害時,可以認為侵害行為已經開始。不法侵害的結束時間——當合法權益不再處于緊迫現實的侵害威脅的時候,視為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具體表現在:不法侵害人被制服,喪失了侵害能力,主動中止侵害,已經逃離現場,已經無法造成危害結果且不可能繼續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在財產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為已經構成既遂,但如果尚能及時挽回損失的,可以認為不法侵害尚未結束。
3、主觀條件:具有防衛意識。
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具有防衛認識和防衛意志。前者是指防衛人認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后者是指防衛人出于保護合法權益的動機。
4、對象條件:針對侵害人防衛。
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侵害人本人防衛。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針對其本身進行防衛,才能保護合法權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也只能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而不能對其沒有實行侵害行為的同伙進行防衛。如針對第三人進行防衛,則有可能構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衛亦或是緊急避險。也可以是對侵害人所帶協助其傷害的對象實施。
5、限度條件: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
二、認定正當防衛要注意什么
1、區分正當防衛與假想防衛、緊急避險、意外事件。
不法侵害應是由人實施的,對于動物的加害動作予以反擊,原則上系緊急避險而非正當防衛。不法侵害必須現實存在。如果防衛人誤以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構成假想防衛。假想防衛不屬于正當防衛,如果其主觀上存在過失,且刑法上對此行為規定了過失罪的,那么就構成犯罪,否則就是意外事件。
2、區分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
(1)防衛行為必須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內進行,否則就構成防衛過當。例如,甲欲對乙進行猥褻,乙的同伴丙見狀將甲打倒在地,之后又用重物將甲打死。這就明顯超過了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必須注意的是,并非超過必要限度的,都構成防衛過當,只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的,才是防衛過當。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不會構成防衛過當。例如,甲欲對乙實施強奸,乙即使在防衛中將甲打死,也仍然屬于正當防衛的范圍。
(2)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正在進行的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這些不法侵害行為性質嚴重,且強度大,情況緊急,因此,采取正當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所謂“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與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類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實施爆炸犯罪等。
認定正當防衛其實并非易事,因為些許的心理差異就會造成行為上認定的不同,所以如果牽涉到刑事案件,自己有正當防衛情節,而被控防衛過當等,最好求助于專業的刑辯律師,幫助你正確認定正當防衛,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至于認定正當防衛時需要滿足什么條件,上文中小編已經作出了介紹,若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
防衛過當致死判多少年
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是怎樣的
什么是防衛過當,防衛過當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2-02政府強行征地怎么上訪
2020-12-10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合伙合同書范本
2021-01-25瞞著寫首付贈與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4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車輛遺產繼承過戶費用
2021-03-08繼承人滿足何種條件才能參與繼承
2021-01-13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經驗介紹:紐約人壽的壽險分銷與專業代理
2020-12-17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