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刑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的刑罰,那在實踐中,管制刑要怎么進行認定才好?管制刑是一種比較輕的處罰,處罰程度與其相近的是拘役刑,那管制刑與拘役刑有何區別?本文將對上述兩個問題分別進行解讀,請看下文詳細內容。
一、管制刑要怎么進行認定
管制刑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管制刑具有以下特征:
(一)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不剝奪其人身自由。被判處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不羈押在監獄、看守所等執行場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也不離開自己的家庭,不中斷與社會的正常交往。對罪犯不予關押,是管制刑與其他刑罰方法的重要區別。
(二)被判處管制刑的罪犯須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限制罪犯自由主要表現在限制罪犯的政治自由、擔任領導職務、外出經商、遷居等自由。
(三)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謀生計,在勞動中與普通公民同工同酬。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二條規定: 在刑法第三十八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原第二款作為第三款,修改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也就是說,管制由原先的公安機關執行,改由地方社區矯正機構進行,即縣級司法行政部門執行。
二、管制刑與拘役刑有何區別
(一)含義與性質的不同:
拘役刑:拘役是短期剝奪犯罪人自由,就近實行勞動的刑罰方法。
管制刑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機關執行和群眾監督改造的刑罰方法。
(二)期限的不同:
拘役刑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并罰時,最高不得超過1年。
管制刑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數罪并罰時,可以延長到3年。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
(三)對象不同:
1、拘役刑的適用對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拘役刑一般只適用于犯罪性質比較輕微的犯罪。適用比例最高的是瀆職罪,其次分別是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等。刑法分則中犯罪性質最嚴重的,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也可以適用拘役,但所占比例最低。
(2)拘役刑多適用于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犯罪。中國刑法分則中除過失致人死亡罪沒有規定可以適用拘役外,絕大多數過失犯罪都可以適用拘役,約占全部過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類犯罪中,能夠適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中國刑法分則中,設置拘役刑的條文絕大多數是把拘役作為最低法定刑規定的。在這樣的條文中,拘役既可適用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也可以適用于本應判處短期徒刑,但具有從輕情節的犯罪。另外,在刑法分則中規定有管制刑的條文,大多規定有拘役。在這樣的條文中,拘役介于管制與徒刑之間。所以,拘役除有上述兩種用法外,還可以適用于本應判處管制,但具有從重情節的犯罪。此外,在以短期徒刑為最低法定刑的犯罪中,如果具體犯罪具有減輕處罰情節,也可以判處拘役。
2、管制刑的使用對象:
(1)罪行性質輕、危害小。我國刑法分則規定可以適用管制刑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這些犯罪的共同特點是罪行性質不十分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小。
(2)人身危險性較小。管制刑并不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適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須是人身危險性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險性很大,管制將難以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
同時也是屬于主刑中的一種,一般在對罪犯判處管制的時候,同時也會進行社區矯正。對于管制和拘役,相信之前也有很多朋友是無法準確區分的,今天經過小編的對比之后,大家應該知道這二者究竟有哪些不同了吧。
管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
管制的期限是多久?
管制可以適用緩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債務移轉是否需要抵押人同意
2020-12-17職業性化學中毒怎么認定
2020-11-23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1-03-10對行政賠償數目不服要怎么做
2021-03-07違反勞動安全法的責任
2021-02-18董事會會議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3-25一般保證期間如何起算
2021-01-20海事法院是否受理買賣合同糾紛
2021-01-13財產保全后還能強制執行嗎
2020-12-18收到執行裁定書怎么辦
2021-02-20只有購房合同的房子法院能保全嗎
2021-03-09注銷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7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什么樣的公司不簽勞務合同
2021-03-13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