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司法審判當中對各種量刑的執行有著嚴格的規定,在符合國家規定的情景下,針對有些特殊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實行監外執行。也就是說對于犯罪嫌疑人來說,可以暫時不用收監管制,但是如果實行監外執行的話,必須有保證人。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下,監外執行保證人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一、監外執行保證人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
第八十二條 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規定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規定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保證人應當填寫保證書,并在保證書上簽名、捺指印。
附: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在宣布取保候審決定時,應當告知被取保候審人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第八十六條 公安機關在決定取保候審時,還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與其犯罪活動等相關聯的特定場所;
(二)不得與證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同案犯以及與案件有關聯的其他特定人員會見或者以任何方式通信;
(三)不得從事與其犯罪行為等相關聯的特定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公安機關應當綜合考慮案件的性質、情節、社會影響、犯罪嫌疑人的社會關系等因素,確定特定場所、特定人員和特定活動的范圍。
二、監外執行
監外執行,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監執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規定,由居住地社區矯正機構執行,在監外來執行刑罰的一種執行辦法。但對于被判處死刑或者死緩執行未減刑的罪犯,一律收監執行。如在執行過程中才發現上述情況,應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主管的司法機關審查批準。罪犯在監外執行期間,應當計算在刑期以內。當監外執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滿)后,如果刑期未滿,仍應收監執行;如刑期已滿,則應及時釋放。
在上文當中,小編針對監外執行保證人的法律責任是什么的問題,為大家做出了詳細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保證人應該填寫一份保證書,并且保證人在公安機關傳訊的時候要及時到案。如果當犯罪嫌疑人在監外執行的時候,又有新犯罪行為的話,保證人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多個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如何分擔
未約定擔保方式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嗎
保證人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物業服務合同無效時有哪些后果
2020-11-19工地受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1-01-10女職工產假工資多少
2021-03-05經濟糾紛律師費用誰出
2021-02-04通報批評是什么處分
2021-02-16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什么是勞動法?
2021-01-06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3-11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保險人在多少天內可以全額退款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