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管人的留置權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依照《合同法》第三百六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寄存人向保管人給付報酬,以及給付報酬的數額、方式、地點等。當事人有此約定的,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報酬,即保管費。
所謂“其他費用”是指保管人為保管保管物而實際支出的必要費用。法律對“其他費用”的處理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當事人約定是有償保管,保管人為保管保管物而實際支出的費用已經包括于報酬(保管費)之內;
第二,當事人約定是無償保管,但可以約定寄存人應當支付為保管而支出的實際費用。如有此約定,寄存人應依約定行事。即使無此約定,按照公平原則,寄存人也應當支付為保管而支出的實際費用。
保管人不得行使留置權的情形
寄存人違反約定不支付保管費(報酬)以及其他費用的,保管人對保管物享有留置權,即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的權利。但須注意的是:依照我國擔保法的規定,保管人在留置保管物后,應當給予寄存人不少于兩個月的期限履行債務。如果寄存人逾期仍不履行債務,才可以處理留置的財產。而且在這段時間內,保管人仍負有妥善保管留置物的義務,如果保管不善致使留置物毀、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也可以不行使留置權。因保管合同發生的債權,債權人享有的留置權雖然是法定的留置權,但是當事人可以約定不行使留置權。擔保法第八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例如寄存人寄存的手表是寄存人祖傳的,對寄存人具有特殊意義,可以與保管人在合同中約定:即使寄存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保管費,保管人也不得對該手表進行留置。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同業拆借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如果寄存人逾期仍不履行債務,才可以處理留置的財產。而且在這段時間內,保管人仍負有妥善保管留置物的義務,如果保管不善致使留置物毀、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人縫針賠多少錢
2021-01-25婚姻法離婚損害賠償
2020-11-29都不要孩子法院會強行判嗎
2021-02-19抵押物不夠還款怎么處理
2021-03-17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繼承權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07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服刑人員能買保險嗎
2021-01-26免責條款未作明示 保險公司理應賠償
2021-01-09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模擬拆遷是合法的嗎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