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監視居住的情形有哪些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監視居住。解除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2、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應當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
3、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4、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通知執行機關,并將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5、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超過法定期限,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監視 居住要求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以內審查決定。經審查認為超過法定期限的,經檢察長批準后,解除監視居住;經審查未超過法定期限的,書面答復申請人。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 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 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二、被監視居住人有什么義務
新刑訴規定: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綜上,我們了解到解除監視居住的情形無非就是兩種,即之前司法機關確定的監視居住期限已經到了、發現存在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情況。在這兩種情形之一的時候,就是應當解除監視居住或者撤銷監視居住。另外,對于監視居住的期限,法律規定最長是不能超過6個月。
可以在監視居住期間會見律師嗎?
監視居住后還會判刑嗎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遺產繼承)
2021-03-16外國投資者未按規定報送投資信息如何處罰
2020-12-10公司監事可以隨便設立嗎
2021-02-01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跟蹤債務人犯法嗎
2020-11-11如何認定夫妻債務
2021-03-15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商業銀行承擔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0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HR外包
2021-03-11關于北京勞動爭議管轄的地區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1-03-22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如何維權,勞動者維權時的注意事項
2020-12-06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