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監視居住的情形有哪些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監視居住。解除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2、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應當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
3、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4、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通知執行機關,并將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5、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超過法定期限,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監視 居住要求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以內審查決定。經審查認為超過法定期限的,經檢察長批準后,解除監視居住;經審查未超過法定期限的,書面答復申請人。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 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 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二、被監視居住人有什么義務
新刑訴規定: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綜上,我們了解到解除監視居住的情形無非就是兩種,即之前司法機關確定的監視居住期限已經到了、發現存在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情況。在這兩種情形之一的時候,就是應當解除監視居住或者撤銷監視居住。另外,對于監視居住的期限,法律規定最長是不能超過6個月。
可以在監視居住期間會見律師嗎?
監視居住后還會判刑嗎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死緩減刑后最低執行期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夫妻共同債務的法律規定
2020-12-01自書遺囑與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
2021-02-03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什么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2-13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超出勞動仲裁時效不予受理,可以再上訴嗎
2021-01-19商業銀行貸款應遵循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7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勞動者違約離職應賠償哪些損失
2020-11-11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條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