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則,在刑事訴訟中,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應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都可以委托代理人或辯護人幫助自己處理案件訴訟的相關事宜,但在具體實際中,有些當事人由于經濟條件較差、沒有能力支付律師代理費,此時就需要尋求法律援助,那么,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是怎樣的呢?
關于法律援助的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托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公民經濟困難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準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執行。
綜上所述,關于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上十三個類別,其中大部分訴訟請求都屬于民事經濟類,能夠表明當事人經濟條件較為困難,對于眼瞎、耳聾、口不能言及未成年、可能判死刑的被告人等情況,法律規定可以不用經濟審查、直接指定辯護人。
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是怎樣?
法律援助的范圍和申請程序
法律援助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結婚有必要做雙認證嗎
2021-02-10律師費用由誰承擔
2021-01-12代理合同范本
2021-02-25離婚時夫妻債務如何清償
2021-03-19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現行勞動仲裁立法對仲裁監督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2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法律對產品責任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1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保險理賠的流程分為哪些
2020-12-21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離婚后保單受益人要更改嗎
2021-02-07保險代理人能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有哪些
2021-02-16保險條款解讀-家庭保險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