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庭申請司法鑒定可以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一款規定:“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該款的規定確立了鑒定申請應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的一般原則,但未明確逾期申請的法律后果。第二款規定:“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該款的內容出現了“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這一概念,并明確了逾期則承擔舉證不能責任法律后果之規定。在同一條文出現的這兩個期限不僅在字面表述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法律后果的強調程度上也存在明顯不同。因此,這兩個期限在適用范圍及法律后果上有何區別,也就成為司法實踐中有必要加以研究的課題了。
第25條兩款中的“舉證期限”和“指定的期限”都是針對當事人在訴訟中有關鑒定申請權而設置的期限義務,前者的確定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也可由人民法院指定,這兩個期限并無本質不同;另外,除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證據的情形外,鑒定都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所以當事人申請鑒定屬于舉證行為,應當遵循舉證責任的一般規則,也即當事人必須在舉證期限或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完成舉證行為,否則應當視為當事人放棄舉證權利,也必然導致自己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綜上,第25條第一款關于鑒定申請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的規定是一般規則,第二款是對違背該規則所設置的法律后果,第一款的“舉證期限”和第二款的“指定期限”均適用于當事人申請鑒定的情形,違背了兩個期限的規定,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25條的兩個期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但并不等同,第二款中“指定的期限”是對第一款中“舉證期限”設置的救濟途徑,是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無申請鑒定條件或能力時由人民法院給予再次申請機會時而指定的期限,在舉證期限內不提出鑒定申請,并不必然導致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在我國相關的司法鑒定是為了相關的案件審理,對這類案件的當事人進行相關的保護。這類申請不應在當庭進行申請,應在法律的規定內的舉證期進行相關的鑒定。相關的案件辦理單位根據這類鑒定結果,審理相關的案件和審判。
可以申請重新進行司法鑒定的情形有哪些?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傷殘司法鑒定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夫妻私下手寫房產協議有效嗎
2020-12-30雇傭關系如何進行行政處罰
2021-02-25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判無期徒刑可以探監嗎
2020-12-05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判決后如何申請執行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8競業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什么情況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
2020-12-24勞動爭議的追訴期是幾年
2020-12-19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人身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21保險一半責任怎么賠付
2020-12-29可以提前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嗎
2021-03-23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