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庭申請司法鑒定可以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一款規定:“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該款的規定確立了鑒定申請應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的一般原則,但未明確逾期申請的法律后果。第二款規定:“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該款的內容出現了“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這一概念,并明確了逾期則承擔舉證不能責任法律后果之規定。在同一條文出現的這兩個期限不僅在字面表述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法律后果的強調程度上也存在明顯不同。因此,這兩個期限在適用范圍及法律后果上有何區別,也就成為司法實踐中有必要加以研究的課題了。
第25條兩款中的“舉證期限”和“指定的期限”都是針對當事人在訴訟中有關鑒定申請權而設置的期限義務,前者的確定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也可由人民法院指定,這兩個期限并無本質不同;另外,除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證據的情形外,鑒定都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所以當事人申請鑒定屬于舉證行為,應當遵循舉證責任的一般規則,也即當事人必須在舉證期限或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完成舉證行為,否則應當視為當事人放棄舉證權利,也必然導致自己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綜上,第25條第一款關于鑒定申請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的規定是一般規則,第二款是對違背該規則所設置的法律后果,第一款的“舉證期限”和第二款的“指定期限”均適用于當事人申請鑒定的情形,違背了兩個期限的規定,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25條的兩個期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但并不等同,第二款中“指定的期限”是對第一款中“舉證期限”設置的救濟途徑,是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無申請鑒定條件或能力時由人民法院給予再次申請機會時而指定的期限,在舉證期限內不提出鑒定申請,并不必然導致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在我國相關的司法鑒定是為了相關的案件審理,對這類案件的當事人進行相關的保護。這類申請不應在當庭進行申請,應在法律的規定內的舉證期進行相關的鑒定。相關的案件辦理單位根據這類鑒定結果,審理相關的案件和審判。
可以申請重新進行司法鑒定的情形有哪些?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傷殘司法鑒定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賠償如何算住院伙食補助費的
2021-02-28同業拆借業務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2020-12-17打官司要交些什么錢
2021-01-02哪些情況可以申請交通事故保全處理
2021-02-04冒充軍官行騙怎么處罰
2020-11-29配偶宣告失蹤婚姻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4如何打交通事故官司
2021-01-13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意外險報銷的概念是如何的
2021-03-22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人身保險殘疾程度劃分為幾種
2021-01-29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