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技術的出現為信息的收集、傳播和管理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然而,人類在享受它帶來的眾多方便的同時,也應看到,它使得個人隱私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脅。由于計算機強大的記錄、儲存功能,以及網絡這一新興媒介的發達,對個人信息的搜集和利用已較以往更為容易、便捷。隨著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越強,個人隱私被窺探、竊取的可能性隨之大增。美國學者A·斯皮內洛驚呼:“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透明的社會里”,“社會中每個人所擁有的個人隱私正在消失”。信息產業巨頭**特·麥克尼利斷言:“必須承認這一事實,私生活已不復存在”,“電子監督本領通天,人類未來無隱私。”①美國商業周刊1998年3月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還沒有使用因特網的消費者,將個人隱私的顧慮列為其遠離因特網的首要原因。我國網絡用戶目前已具體感受到了個人隱私被侵害的痛苦,一位網上用戶在某個網站進行同名搜索時,輸入自己的網上的名稱,卻查出了自已在網上曾經注冊的全部信息。一位記者因為被網站披露了其手機號碼,不斷收到搔擾電話而叫苦不迭。
在網絡空間中,侵害個人隱私的行為類型可分為如下情形:
1、非法收集、利用個人數據。如利用網絡跟蹤軟件非法跟蹤用戶在網上的一舉一動,大量收集用戶喜歡訪問哪些網站,在哪些網站停留時間長等信息,從而掌握用戶的習慣,建立起龐大的用戶個人信息數據庫,再把數據庫用于自身的營銷戰略或販賣給其他商家,從中獲取巨額的利潤。如美國最大的信用機構之一Equifax,收集有1.6億個用戶的信息記錄,販賣給5萬家企業使用等。
2、非法干涉、監視私人活動。如個人電子郵件,在傳輸過程中,極易被他人、黑客或ISP公司(網絡服務提供商)截獲和篡改,使收信人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發信人發來的內容;利用電子監控系統監視他人在網上的言行等。
3、非法侵入、窺探個人領域。如網絡黑客侵入他人電腦,進行瀏覽、下載、更改、刪除、竊取等破壞活動;商家向個人電子郵箱投放垃圾郵件等;
4、擅自泄露他人隱私。如1998年一名美國少女蘭-迪無故頻頻受電話搔擾被要求提供“性服務”。后經警方查實,原來是其前男友求愛不成,遂在網上公開蘭-迪的個人資料,并以其名義登出色情服務的廣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在哪個地方起訴
2021-03-11有過工傷的是不能再辭退嗎
2020-11-14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無期徒刑關在什么地方
2020-11-17限制婚后自由的婚姻協議有效嗎
2021-02-22無證房產怎么確權
2021-02-11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如何正確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0-11-27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不看不知道,2019年農村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出新規了
2021-02-16深圳舊城改造尷尬:拆遷造就億萬富豪
2020-11-28養殖場遇拆遷應注意些什么
2021-02-17《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