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促銷廣告作為商家推銷自己商品的重要手段,在市場交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內容必須真實、健康,措辭也應注意嚴謹、準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和第24條的規定,對于商品促銷廣告中牽涉消費者利益的宣傳條文,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商家有義務將其具體內容講述清楚,盡量不讓消費者產生誤解。但是,一方面,我國語言文字本身存在著復雜性、多義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對同一詞語、同一句話往往可以作多種解釋;另一方面,現時商家舉辦的商品促銷活動,涉及的商品品種多、操作流程細,媒體廣告在有限的字數內不可能一一說明,要求商品促銷廣告的宣傳內容在表述上只能有一種清楚明白、不會產生歧義的理解過于苛刻,從而使對其內容進行解釋不可避免。
那么誰對商品促銷廣告內容擁有“解釋權”呢?
普通合同的訂立需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格式合同的訂立也是一樣。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接受要約的相對人一旦進行承諾,合同便成立。根據《合同法》第15條第2款的有關規定:“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商品促銷廣告的內容確定,其邀請對象無需與其提供者進一步協商就可以直接交易的,應認定為要約。消費者應此要約到商家消費即作出承諾,使買賣合同成立,商品促銷廣告內容即對雙方都發生效力。依照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此時當事人雙方因合同內容產生爭議的,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共同擁有解釋權,即商品買賣合同成立后,發現商品促銷廣告內容有漏洞或者有歧義,商家和消費者作為合同當事人都享有解釋的權利。商家作為促銷活動規則的制定者,商品促銷廣告的提供者,行使“解釋權”不但是一種權利更是一項義務。
2、“最終解釋權”的所屬
由于“最終解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商品促銷廣告中不明確、不具體、存在漏洞或歧義的內容歸于明確、具體、完善和清晰,使當事人間的糾紛得以合理解決。實踐中,商家與消費者協商解決爭議時,行使“解釋權”所做的解釋,實質上只是當事人對合同單方面的理解,對相對方均不具有約束力,根本無法實現“最終解釋”的目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說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因此,商家與消費者的解釋都不是“最終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拆遷安置房后再購房還算首套房嗎
2020-12-02派出所能隨便抓黨員嗎
2021-01-04告政府能直接到中院嗎
2020-11-29沒有工傷鑒定怎么辦理,超過一年是否還可以辦
2020-11-27聯合懲戒對象申請移出核查期限
2020-12-21房產繼承公證程序
2020-11-24父母房產繼承有糾紛怎樣保全
2021-01-05破產和解和破產重整有什么異同
2021-03-17緩刑與死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3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是否影響其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
2021-01-09民事案件
2020-12-24小孩私自拿滅火器玩耍如何處理
2020-11-11公司同城搬遷離職是否有賠償
2021-02-21找中介買房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10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拼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以營運性運輸拒賠說得通嗎
2021-02-13肇事車逃逸車被剮蹭保險賠付嗎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