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義務是一種法律在綜合考慮了在調整商業活動的秩序中設立這種義務的社會經濟價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據誠信及公平原則確立的法定義務。具體是指經營者在經營場所對消費者、潛在的消費者或者其他進入服務場所的人之人身、財產安全依法承擔的安全保障義務。其義務主體為服務場所的經營者,包括服務場所的所有者、管理者、承包經營者等對該場所負有法定安全保障義務或者具有事實上控制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與此相對應的權利主體是:
(1)消費者;
(2)潛在的消費者;安全保障義務
3)實際進入該服務場所的任何人。
該權利義務的主要內容是:在特定的服務場所,權利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應當得到保障,義務人應當對這種人身和財產安全履行相應的積極作為或者消極不作為義務。
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的法理基礎是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由誠實信用原則派生而來的,它來源于德國法院法官從判例中發展起來的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或者一般安全注意義務的理論。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原先指維持交通安全而言。其后擴張于其他社會交往活動,以強調在社會生活上應負防范危害的義務,具體指“在自己與有責任的領域內,從事或持續特定危險的,負有義務情況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護第三人免于危險”的義務。其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是經營者純粹的不作為,沒有營造好一個很安全的消費環境,導致消費者受到損害。如挖掘水溝,應加蓋或采取必要措施。
二是經營者提供的服務本身或硬件設備不安全導致客戶受害,負有防范危險發生的義務。如在家舉辦酒會,應防止老樹砸傷賓客;餐館樓梯未全部修好,應設告示牌或者切斷通往樓梯的通道。
三是因從事一定營業或職業的經營者消極不作為,未勤勉地盡到對不法侵害的防范和制止義務。如經營旅館飯店,應注意清除樓道油漬,維護電梯安全,保證安全門暢通無阻的義務。
上述第三種類型即為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
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內容的確定,是判斷經營者是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標尺,即經營者需要履行哪些義務,才能視為其已經盡到了注意義務而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民法理論認為,需要盡適當注意義務卻沒有盡這種義務,就具有民法上的過錯,就應當承擔過錯的民事賠償責任。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具體來說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解決賣方違約拒絕賣房的問題
2020-12-26村干部強行征地合法嗎
2021-01-06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方式如何規定
2021-02-19保險公司法律顧問費
2021-02-19分期付款逾期不還,被起訴后需注意什么
2021-03-06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行
2021-01-15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如何查出房子有無抵押
2021-02-05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股份公司章程是否需要備案
2021-02-17在哪些情形下勞動合同將會終止效力
2021-02-12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建設項目工程保險費
2021-02-02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