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店經營是基于微信生態集移動與社交為一體的新型電商模式,與傳統電商相比,具有推廣成本低,門檻低,傳播范圍廣,可移動性強等銷售優勢。那么,微店經營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呢?
微店經營是基于微信生態集移動與社交為一體的新型電商模式,它有效的利用了被人們運用廣泛的網絡社交,抓住了商業發展和社交相結合的契機,有效的找尋了一條低成本高回報的宣傳、銷售方式,與傳統電商相比,具有推廣成本低,門檻低,傳播范圍廣,可移動性強等銷售優勢。
一、微店經營監管缺位
由于“微店”的注冊不需要真實身份,不需要經營實體店鋪或依托于交易平臺的虛擬店鋪,只要微少的投入,通過個人手機號碼注冊即可。成為全民創業的“代言詞”。目前,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對微店的微觀管理還不到位,讓一些不法牟利者鉆了空子,販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屢見不鮮。政府有關監管部門應當加強網絡市場監管,提高網絡市場準入門檻,增加實名認證的環節;對于相關的網絡市場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關部門在接到報案后應當及時處理。
二、消費者在微商經營中的法律保護問題
由于微商經營是典型的代理分銷方式,平臺管理整治比較混亂,虛假銷售信息比較多,消費者容易受到誤導,受侵權。當前微商侵權的類型主要有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實物與宣傳不符、商品質量存在缺陷、保修期內拒絕維修、延遲發貨等問題。一旦權益受侵害時,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消費者維權最難的在于取證難,舉證難,證明權利受侵害與銷售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難,因此事先預防做足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在與微商交易時,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辨識能力,對待三無產品,堅決不買。
當然,微商中也不乏存在信譽高,質量好的產品,消費者在選購這樣的產品時,也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選擇正規的付款平臺進行交易,同時注意留存銷售者的相關信息,以及雙方的交易憑證,這樣在需要維權時就能較好掌握相關證據。一旦發生糾紛,可以依照《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權責任法》、《廣告法》等法律予以維權。在救濟渠道上,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發生后,受害人既可以向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訴訟的,產品制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只要消費者有了明確的被告,即可向自己就近的法院提起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偽造身份證件罪情節嚴重怎樣認定
2021-01-28家暴多次可以離婚嗎
2021-03-10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新娘婚禮悔婚彩禮怎么辦
2020-12-30工傷可以申請仲裁解除無無期有賠償嗎失業金能不能拿到
2020-12-18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丈夫去世公公的遺產可否繼承
2021-03-06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有哪些
2020-11-24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化名的保單有效嗎
2020-11-09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