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收財產時由什么人監督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但實踐中,檢察機關刑罰執行監督的重點往往是對自由刑和生命刑的監督,對包括沒收財產在內的附加刑的監督力度相對不夠。
雖然《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對被判處罰金、沒收財產的罪犯沒有依法予以執行,或者執行不當,或者罰沒的財物未及時上繳國庫的,應當及時通知糾正,但由于缺乏具體的操作流程和規定,如何及時發現沒收財產執行中出現的違法或者不當問題,檢察機關的手段辦法不夠。
沒收財產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執行過程中易引發財產所有權爭議的問題,建議最高司法機關及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工作意見,規定包括沒收財產在內附加刑執行中檢察機關依法開展法律監督的工作程序,明確要求當審判機關執行沒收財產刑時,應當將沒收財產的對象及其權屬性質及時通知同級檢察機關,當對被沒收財產存在異議時,異議人可提請檢察機關依法介入監督,對檢察機關的違法糾正通知書,審判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予以糾正并將處理結果通報檢察機關。
二、刑法上沒收財產的范圍
由于刑法規定的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財產,因而涉及到犯罪分子個人財產與家庭財產的甄別問題。在刑事司法活動中甄別財產所有權,要堅持形式要件與實質要件相結合的原則,不能簡單地以形式意義上的不動產登記為準判斷財產的屬性。司法機關如果有證據證明,犯罪分子為躲避懲罰,實施了轉移財產的行為,或是借助他人名義登記為相關財產的所有權人,民事法律上的形式要件不能成為沒收財產刑得以實施的障礙。
實際上,民法通則就規定有“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無效民事行為。當然,司法機關在甄別這些財產屬性時,一定要堅持證據確實、充分與存疑時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則。對財產所有權存在異議的執行對象,要有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此財產確實為犯罪分子個人所有時才能作為沒收財產的對象;對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要堅持存疑時有利于被告人,不將這些財產認定為被告人個人的財產。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沒收財產時由什么人監督”問題進行的解答,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所以沒收財產的執行由檢察機關監督。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因羈押造成信用卡逾期如何處理
2021-01-04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幾年有效
2021-02-18什么叫保證期間
2020-11-09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分別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16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騁用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5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員工受傷申請調崗可以嗎
2020-12-01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車損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1-28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七條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