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間重新犯罪的被告人是否適用數罪并罰問題的批復》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主刑已執行完畢,在執行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期間又重新犯罪,如果所犯新罪無須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在對被告人所犯新罪作出判決時,把前罪沒有執行完畢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和新罪所判處的刑罰,按照數罪并罰原則,決定執行的刑罰,即在新罪所判處的刑罰執行完畢以后,繼續執行前罪沒有執行完畢的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
審理中,對如何計算已執行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存在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姜某已執行的剝奪政治權利期間應自2002年5月31日起至2004年6月30日止。理由:根據《刑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規定,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執行完畢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于主刑執行期間。姜某自2002年5月30日刑滿釋放后至2004年7月1日因涉嫌犯盜竊罪被刑事拘留直至被判處有期徒刑,因其主刑刑期的計算系從2004年7月1日起算,故已執行的剝奪政治權利期間應計算至2004年6月30日止。
第二種意見認為,姜某已執行的剝奪政治權利期間應自2002年5月31日起至2004年10月26日止。理由:姜某在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期間重新犯罪,于2004年10月26日才被作有罪判決,自2004年7月1日起因被羈押而折抵刑期系法律對徒刑刑期計算的規定,不應視為主刑執行期間。
筆者認為,該期間如何計算,主要看被告人在2004年7月1日--10月26日期間是否被實際被剝奪了政治權利,即在被作出有罪判決前是否在執行該附加刑。大家都知道,剝奪政治權利是指以剝奪犯罪人參加管理國家和政治活動的權利為內容的刑罰方法,所剝奪的權利內容包括:一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是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三是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四是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司法實踐中,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強制措施后,其二、三、四項權利自然無法享有,而根據《選舉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只要被剝奪政治權利未期滿就無選舉權,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在被羈押期間至被作出有罪判決前無法享有政治權利,事實上被剝奪了政治權利。
綜上所述,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程序必備知識
2021-01-31商標轉讓協議協議不合法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19假冒注冊商標罪處罰措施
2021-03-15更換駕照去車管所還是交警支隊
2020-12-14判決后如何申請執行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8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1-01-04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哪些
2020-12-31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土地轉包合同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