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制刑的歷史發展
管制是我國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方法,它依靠人民群眾和專門機關相結合監督改造犯罪分子,是我們黨和國家依靠人民群眾同犯罪作斗爭的一項成功的經驗。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管制刑就已出現。從條文淵源上,管制刑最早可溯源于抗戰時期頒布的《修正淮海區審理司法案件暫行辦法》第四章第18條的規定,當時為了適應戰爭環境,將管束規定為五種主刑之一,排列在死刑、有期徒刑、罰金、之后,刑期為一年以下,一日以上。其執行方法是不予關押,但是要服公役,這就成為現行管制刑的雛形,當時稱為“回村執行”。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在各個解放區,當時為了完成懲辦和改造大批的反革命分子的歷史任務,有必要發動廣大人民群眾來對反動階級和反革命分子進行監督改造,同時根據鎮壓和寬大相結合的政策,除了對那些罪情重大的要予以法辦的,對那些不夠判刑但又不宜免予刑事處分的,必須采取一種新型的刑罰方法,于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管制這種方法就應運而生了。在1948年11月15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軍事管制問題的指示》中就有了實行管制的明確規定。在司法實踐中管制的執行方法是對被管制分子登記后,不予關押,在司法機關的指導下,由當地政府和群眾加以監督改造,其政治權利在管制被剝奪,行動自由受到限制,同時還要嚴格遵守政府法令和各種管制規則,積極參加勞動改造,并視改造表現,決定解除或者延長管制期限。如果有新的犯罪行為,則加以法辦。
在新中國成立后,司法機關繼續采用管制這種方法,并得到很大的發展,司法實踐中對管制刑的運用也更加廣泛。在中央(機關)制發的文件中,如《中央公安部關于新區匪特暴亂搶糧情況的綜合報告》(1950年4月)、《中央公安部關于處理女犯、少年犯及老年犯的指示》(1951年10月),都規定了管制的有關問題。同樣在一些大區也有相關法規對管制做了規定,如《華東軍政委員會關于管制反革命分子試行辦法》(1951年7月)、《中南區反動黨團特務及其他反革命分子登記條例》(1951年8月)。尤其要注意的是,到了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從立法上將管制作為六種主刑明確規定下來,排列在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之后,罰金之前。對于管制的對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規定,對某些貪污分子可以適用管制。其后在1952年7月公安部發布了經政務院批準的《管制反革命分子暫行辦法》,其中明確了使用管制的范圍是“歷史上有罪惡,解放后既無悔改表現或悔改證明,又無現行的反革命活動,雖須給以一定的懲罰,但其罪惡程度上不須逮捕判刑”的反革命分子,把管制刑擴大適用到罪行較輕的貪污、受賄、行賄、介紹賄賂和牟取私利為目的的收買、盜取國家經濟情報的犯罪。在1956年之前,管制在性質具有雙重性,即既是一種刑罰方法,又是公安機關采用的行政強制措施,管制作為刑罰只適用反革命犯罪和貪污等侵犯公共財物的犯罪。但是自1956年以后,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人民民主專政已進一步鞏固,社會秩序更加安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同年11月16日就管制的性質和對象作了新的規定。管制僅僅具有刑罰的性質,改變了過去的雙重性質。而且管制除了適用于反革命罪外,還適用于一般刑事犯罪。在司法實踐中,管制作為刑罰又擴大適用到盜竊、詐騙、流氓等犯罪。1958年3月20日,中央批準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關于當前對敵斗爭幾個問題的規定》,進一步明確規定,管制的對象“主要是可捕可不捕的反革命分子和壞分子,監督勞動中表現不好、屢教不改的地、富、反、壞分子,以及其他構成犯罪,但捕后尚不夠判處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和壞分子”。這樣,在我國1979年典制定以前,可以認為管制適用的范圍是兩個方面:其一是貪污、盜竊、詐騙、流氓等普通刑事犯罪分子;其二是反革命分子。適用管制的機關,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反革命分子的管制一律由人民法院判決的決定》,管制“一律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交由公安機關執行”。實踐中執行機關一般是由公安派出所執行,但在農村也可由區鄉人民政府執行。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認真總結了建國以來采用管制刑懲罰和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經驗,并吸取了“文化大革命”中濫用管制刑的教訓,進一步發展了管制刑,對管制刑的性質、對象、內容、期限以及管制的執行都作了系統、明確的規定,正式確立了管制刑的主刑地位。
二、管制刑的立法現狀
繼79年刑法規定了管制刑以來,199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將管制作為主刑之一加以保留,但對管制刑作了較大的調整——調整的主要內容在于管制刑的執行上,主要表現在:取消了有關罪犯必須積極“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或者工作”的內容;將原來規定的“遷居或者外出須經執行機關批準”,改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執行機關批準;增加了有條件地停止行使公民的言論等自由權利和限制會客的兩項內容.現行刑法總則的第38條至第41條以及分則的有關罪名中,管制刑的主要內容包括:1、管制的對象。根據刑法分則中關于管制刑的規定情況來看,管制刑的適用范圍較廣,除了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還可適用于罪行不重的其他刑事犯罪分子。只要是刑法分則條文的法定刑中列有管制的,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性質和情節,認為犯罪尚不夠判處徒刑或者以不宜關押為宜,但又需要對其自由加以限制的,都可以判處管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技巧
2021-01-18同居是否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0多個保證人如何分攤債務
2020-11-10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犯罪嗎
2021-02-09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外包的意義
2020-12-16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無責不定損保險怎么理賠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