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演變
1.發行監管主體的演變
我國證券市場發端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從簡單利益主體向復雜、多元利益主體轉變的時代,因此,監管主體的變化也必然帶有利益主體變遷的烙印.
在中國證監會成立之前,股票發行市場監管主體包括人民銀行、中央及地方體改委、計委和國務院證券委等政府部門。中國證監會成立之后,地方證管辦相繼成立。這些證管辦屬于地方政府,他們集政府利益、國有企業利益和投資者利益于一身。
國務院證券委在1998年8月被撤消后,其職能并入中國證監會,地方證券監管部門改由證監會垂直領導,證券市場主導監管者的權力開始集中統一。
依據《證券法》,目前的監管主體主要是指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中國證券業協會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等,其核心權力機關為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屬于政府機構(《證券法》第七條規定,中國證監會是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授權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證券業協會名義上是民間組織,實際上隸屬于中國證監會(《證券法》第一百六十二條指出,證券業協會是證券業的自律性組織,是社會團體法人。但從其職責上看,有隸屬于中國證監會的法律依據。在《證券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證券業協會履行的職責中包括,“協助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教育和組織會員執行證券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賦予的其他職責”等)。交易所的監管權利主要也來自中國證監會(《證券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交易,必須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授權證券交易所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核準股票上市申請)。
從上述監管主體的構成看,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屬于政府主導型,這與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與管理者的雙重身份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監管體制為集中統一管理,反映了我國證券市場“新興加轉軌”的發展特色,其中,中國證監會的派出機構是中國證監會的直屬部門,中國證監會對其有較強的控制權。從現行法規條文看,證券業協會和交易所的監管權責并不是很明確,可能會出現與證監會分權的現象,以至加大新股發行市場的社會交易成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乙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2-07公司破產工齡還有賠嗎
2021-02-05讓律師申請勞動仲裁,可以到單位取證嗎
2021-01-28中外合資有私營企業嗎
2021-03-18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經常聽說有商品被召回都什么可以召回
2020-11-11房子保全解封需要多久
2021-01-19坐公交車受傷誰承擔責任
2020-12-18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交通事故怎么檢驗、鑒定
2021-02-06申請強制執行收費標準
2021-03-22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房屋拆遷安置費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24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勞動者違約離職應賠償哪些損失
2020-11-11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