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履行法律賦予的監督和制約的責任,是構建死刑復核的保障性機制的需要。
基于對人生命價值的尊重,為保障死刑適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在國家權力對生命權剝奪與否的最后一道關口應當進行監督,體現國家對人權的最終關懷。
自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收回死刑復核權和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所有死刑案件行使死刑復核權已經近一年的時間,這個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國死刑案件的質量,落實憲法保障人權的規定。但由于死刑案件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在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前后,對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完善也逐漸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現行的復核程序基本上是法律關于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程序性規定的理性回歸,未作實質性改革和完善,特別是檢察監督與死刑復核程序關系問題尚未解決。如死刑復核權的性質、死刑復核與人民檢察院和當事人的關系、人民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在死刑復核程序中應當怎樣履行職能,等等,成為完善我國死刑復核制度急需解決的問題。
死刑復核的性質及其與檢察機關的關系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復核工作不開庭審理,也沒有采取由控、辯雙方同時參與的聽審形式。在此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和辯護人的作用沒有充分體現,缺乏控辯雙方參與的死刑復核工作形式上看起來類似法院行政管理活動,因而有必要厘清死刑復核權的性質這一問題。
我國人民法院的權力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人民法院內部的行政管理權;二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職權。法院內部行政管理指法院系統內部關于財務、基建、裝備等管理的權限。應當明確死刑復核不是法院內部的行政管理活動,而是司法活動。在我國刑事訴訟法體系中,“死刑復核程序”是第三編“審判”中的一章,該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2007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達了《關于進一步嚴格依法辦案確保辦理死刑案件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第三十九條規定:“復核死刑案件,應當對原審裁判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訴訟程序進行全面審查。”第四十一條規定:“復核死刑案件,合議庭成員應當閱卷,并提出書面意見存查。對證據有疑問的,應當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到案發現場調查。”以上規定明確表示了死刑復核是一種重要的司法活動,因為只有司法活動才能對案件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訴訟程序進行全面審查并作出相應的處理。只有司法審判活動才應當由法院的合議庭進行,內部行政活動是不能由合議庭處理的。
審判活動應當根據刑事訴訟的規則和原則進行。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意見》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按照法律規定加強對辦理死刑案件的法律監督。”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在死刑復核程序中應堅持檢察監督原則。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人民檢察院參與死刑復核的任務并不是“追殺”被告人,而是為了有利于確定案件事實,確保法律的正確應用。因此,如果檢察人員在死刑復核中發現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有錯誤,即使糾正過來有利于被告人,也應當主動提出糾正意見。死刑復核的結果無論是核準還是不核準死刑,都不宜作為檢察院辦案成功與否的考核指標。
人民檢察院履行法律監督權在死刑復核中的作用
對死刑復核的法律監督是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權的一部分。為此必須明確檢察機關在死刑復核監督中的職能和作用,在此基礎上構造具體的程序,以實現檢察機關的監督職能。
死刑復核是法院審查死刑案件的定罪量刑是否合法適當的審判活動,具有明顯的司法性、訴訟性、救濟性特征。死刑復核作為中國特有的刑事司法制度,對貫徹“少殺、慎殺”刑事政策具有特殊作用。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其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各項活動進行監督,是其監督職能的一部分,死刑復核屬于重要的刑事訴訟活動,人民檢察院理應履行監督的職責。因此,檢察機關基于法律監督者的地位,完全應當介入到死刑復核程序之中履行監督職能。但是,目前對檢察機關如何發揮對死刑復核程序監督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缺乏關于對死刑復核監督的具體操作規定,在人員方面還需要合理配置,在死刑復核監督權如何運作、如何履行職能、與最高人民法院如何協調,以及如何提高監督效果,如何體現對公民生命權的尊重和切實保護等方面還有待研究。加強死刑復核方面的法律監督不僅是檢察機關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國立法、司法改革和理論研究十分緊迫的任務。
1.配合和制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死刑復核程序作為刑事訴訟的一個階段應當遵循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履行法律賦予的監督和制約的責任,是構建死刑復核的保障性機制的需要。
檢察官履行法律監督職能過程中應當客觀公正,即檢察官為發現案件事實真相,不應站在當事人的立場,而應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進行活動,只對法律公正負責。在死刑復核案件中擔任監督職能的檢察官并非“控方當事人”。檢察機關基于法律監督者的身份出現,是檢察官客觀義務的要求。因為檢察機關的公訴職能和檢察監督職能存在著內在的、辯證的關系,公訴權是檢察監督職能的內在的職權基礎。
如果對于死刑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點擊律霸網法律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寫字樓買賣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0死緩會被立即執行死刑的情況是什么
2020-12-02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報送什么資料
2020-11-26外資企業股權轉讓流程
2021-01-03傷殘評定人有哪些義務和權利呢
2021-03-13無撫養關系的子女對繼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01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提高保險理賠效率主要有幾種方法
2021-02-13如何定義第三者責任保險的第三者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