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訴訟過程中刑訴法警需要回避嗎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 28 條對審判人員回避的情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 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刑事訴訟法第 29 條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違 反前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民事訴訟法第 45 條對審判人員回避的規定是: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前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2000 年 2 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第 2 條進一步規定,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
(一)未經批準,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
(二)為 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辦理該案件的;
(三)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報銷費用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 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最高院在于 2001 年 10 月頒布的《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第 3 條規定:法官在審判活動中,除了應當自覺遵守法定的回避制度外,如果認為自已審理某案件時可能引起公眾對該案件公正裁判產生合理懷疑的應當提出不宜審理該案件的請求。
我國對回避制度的上述規定,體現了對回避制度的重視,但并未涉及司法警察回避的問題。
如果案件跟刑訴法警有關則需要回避,其余的時候在當前的實際操作中忽視了司法警察的回避的應用,雖然法警不能直接決定案件的結果,但是可能因為法官與法警的特殊關系而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所以回避是必須的。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離婚律師費用多少
2021-01-23車輛撞死人后賠償標準
2020-12-11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2020醉駕可以判緩刑嗎
2021-03-17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車禍中被扶養人的范圍認定,車禍中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
2020-11-24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房地產保險合同有什么主要內容
2021-01-29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一旦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6保險公司以保險未生效拒賠合法嗎
2021-02-05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