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上新形成的行業種類越來越多,那相對應的就會出現新的法律問題,因此就需要針對新的問題,對舊的法律條文進行修改,或者在原來的基礎上添加,用于解決新的問題。那么新刑事訴訟法鑒定條款修改了什么?
第三章 新刑訴法對司法鑒定的規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本次刑訴法修改的諸多亮點中,有關司法鑒定制度的修改雖然不是最吸引公眾眼球的部分,然而這方面的立法進步卻是不容忽視的。對于解決當前司法實踐中迫切解決的問題,貫徹我國刑事司法鑒定政策,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涉及司法鑒定問題的條款主要有第48條、第62條、第144條、145條、146條、第182條、第185條、第187條、第192條、第198條、第284條等。總的說來,新刑訴法對司法鑒定有關規定的變化可概括如下:
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與2005年人大常委會《決定》、2010年《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等法律文件表述相一致,是對我國司法體制改革成果的立法確認。“鑒定意見”還原了司法鑒定這一訴訟活動的本質特征,即司法鑒定是訴訟當事人獲取證據的一種手段,鑒定產生的結論并非案件事實判斷的最終裁決,而僅僅是司法鑒定人運用專業知識對專門性問題所作的分析和主觀判斷。“ ‘鑒定意見’稱謂的確立,主要是針對刑事司法實踐中存在鑒定權侵犯司法權,司法權盲目崇拜‘鑒定結論’,視‘鑒定結論’為‘科學的判斷’的現象。”
“鑒定意見”從證據類型角度講屬于言詞證據的一種,本質上是一種專家證言,它不具有任何預定的效力,同樣需要在法庭上經過質證,由法官根據質證情況審查判斷,以確定能否作為定案的依據。“這種稱謂的修改,有助于法官清醒的理解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對司法鑒定審查核實的職責,消除過份依賴司法鑒定的現象,同時也有助于消除當事人和群眾對司法鑒定的誤解,減少因不服司法判決而引起的對司法鑒定的投訴信訪案件,維護司法鑒定的社會公信力。”
當然,這種稱謂的變化并不影響司法鑒定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司法鑒定具有專業性特征的屬性并未改變。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專業性問題也越來越多樣,做為“術業有專攻”、擅長某一方面法律業務實務的司法審判官不可能窮盡掌握各類專業型知識,司法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延伸了審判者的認知能力,協助法官探究審判中的專業問題,逐漸成為法官不可離開的助手。其次,司法鑒定的科學性特征也沒改變。隨著社會的發展,司法鑒定對象科技化程度也與日俱增,司法鑒定活動更加需要專業人員借助科學的鑒定儀器、按照科學的程序、方法、標準進行,盡管鑒定人員的判斷有主觀性的一面,但不可否認其科學性。
3.2 增加“電子數據”證據種類
電子數據作為一種新的證據類型,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多年的司法實踐中,因“電子數據”記載的信息往往是“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在新《刑事訴訟法》修訂以前,雖然國家在法律層面沒有明確其法定證據種類的屬性,但“電子數據”早已通過司法鑒定活動,轉化為鑒定結論的形式作為證據之一種而加以運用。如公安部1998年發布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34條鑒定的范圍包括“電子數據鑒定”,第一次明確的將電子數據納入鑒定范圍;2000年司法部發布的《司法鑒定執業分類規定(試行)》中采用“計算機司法鑒定” ;2003年公安部發布的《公安機關電子數據鑒定工作規則》中使用“電子數據鑒定”這一概念,在2006年幵始實施的《公安機關鑒定機構登記管理辦法》中將"電子證據檢驗鑒定”列為一個獨立的鑒定項目;2009年最高檢下發的《人民檢察院電子證據檢驗鑒定規則(試行)》建立“電子證據”鑒定概念,并對電子證據鑒定程序進行了規定;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規定》也采用了電子證據概念。通過上述不同時期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對電子數據鑒定規定的表述,可以看出電子數據做為“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早就存在于司法實踐中,本次新《刑事訴訟法》的修訂,吸收了司法實踐的有益成果,從立法上將電子數據與視聽資料確認為一種獨立的證據種類,也是立法與時俱進的表現。
3. 3 增加特定情形下的鑒定人作證特定保護制度
新刑訴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采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四)對人身和住宅采取專門性保護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為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釆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本條規定,明確了公安司法機關主動對鑒定人采取人身安全保護措施的特定案件類型、采取安全保護的前提、需要保護的對象、設定了保護措施的內容、規范了保護措施的程序等。盡管使鑒定人出庭保護制度在立法上前進了一大步,但因該規定僅是針對特定案件、特定對象、特定情形的鑒定人特定保護制度,而非一般保護制度,保護范圍還是太窄。在一些不嚴重犯罪但涉及的容易引發當事人和鑒定人矛盾激化的案件,如人身傷害、司法精神病鑒定等方面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還需要有關實施細則的補充完善。
3.4 刪除有關醫學鑒定的內容
新刑訴法刪去了 1997年刑訴法第120條第二款“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名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的內容,2005年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與其銜接。1997年刑訴法設定該項內容是為了解決司法實踐中對人身傷害的鑒定和精神病的醫學鑒定存在問題較多的情況而進行的立法調整:司法實踐中一方面存在有些犯罪分子為逃避責任而偽裝精神病,或買通有關人員作虛假鑒定;另一方面存在公、檢、法、司機關法醫鑒定機構重復設置,各機關各自為政、依訴訟程序第次鑒定而產生的重復鑒定,引出“同鑒不同論”問題的大量出現,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在群眾中造成極壞的影響。該規定的設立在當時打破了偵查機關、審判機關“自鑒自偵”、“自鑒自訴”、“自鑒自審”的固有格局,建立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解決“有爭議的醫學鑒定”機制,在打破公、檢、法刑事司法鑒定壟斷局面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解決“有爭議的法醫學鑒定”的機制本身就存在天然的缺陷:首先,醫院幵展的醫學診斷活動和法律規定的司法鑒定活動是兩個不同的專業領域。“醫學診斷僅從治療的角度針對診療對象的癥狀、體征、病理變化等情況進行檢查診斷后,確定檢查對象的傷害是否存在,是何傷病和傷病的程度,以及有無后遺癥并發癥及其與原發性傷病之間的關系等,其目的是提出治療方案以治病救人,屬于醫學問題。司法鑒定中的法醫學鑒定重點主要是對人體損傷和致殘程度,及其原因以及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進行鑒定并得出意見,屬于法律問題,兩者在對象、方法、要求和目的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其次,按照1997年刑訴法規定,只要是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不論其是否在司法行政部門登記,均可從事“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的鑒定業務,與此同時,其它經司法行政部門登記的鑒定機關卻又被排除在外,與2005年人大常委會《決定》第九條規定不符:“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托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三,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接受鑒定有違鑒定中立原則。被鑒定人常常首先作為患者出入于各大醫院,醫患關系的存在,使醫生與患者、鑒定人與被鑒定人身份重合成為常態,“自診自鑒”的現實存在與鑒定人回避的法律要求相沖突。所以,諸如此類的法律規定不一致造成司法實踐眾多問題出現。新刑訴法的本次修訂,使司法鑒定立法和司法鑒定管理相統一,為推動司法鑒定統一管理改革創造一定條件,對于進一步深化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3.5 完善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確立鑒定意見傳聞排除規則
新刑訴法第187條第三款對鑒定人出庭作證作了全新的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
可見,當控辯雙方對鑒定意見有異議,并且人民法院也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鑒定人必須出庭作證。兩個條件需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立法上對鑒定人出庭條件的限制,與要求所有案件、所有情況下鑒定人均要出庭作證相比,顯然更為現實可行,既滿足當前我國訴訟實踐的需要又符合訴訟經濟的要求。從刑事訴訟正當程序與保障人權的目的來看,鑒定人出庭接受控辯雙方的質證,接受法官的詢問,從程序上,保障了當事人的質證權,使得現代刑事訴訟直接、S詞原則得以貫徹;在實體上,鑒定人出庭作證有助于發現鑒定中的問題,確保發現案件真相,從而實現保障人權的目的。
其次,為了敦促鑒定人出庭作證,本條還確立了鑒定意見的傳聞排除規則:“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這就從證據資格上規定了鑒定人應當出庭而不出庭作證的法律后果,即鑒定意見不具有可采性。13這一傳聞證據排除規則以一種程序制裁的方式,迫使鑒定意見的提出方督促鑒定人出庭作證。
3.6 建立專家證人出庭質證制度
新刑事訴訟法第192條第二款規定:“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
同時,在該條第三、四條規定:“法庭對上述申請,應當做出是否同意的決定”。“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適用鑒定人的有關規定”。將“有專門知識”的專家證人引入刑事訴訟程序,是此次刑訴法修改的創新之舉,是刑事訴訟活動走向科學、客觀、公正、文明的一個標志,也是我國司法鑒定立法旳重大進步。從立法的目的上考查察,這一制度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是針對鑒定人的工作要求而來的,有人稱專家證人是鑒定人的“克星”,是專挑“鑒定毛病”的對立面。它的興起,有利于增強鑒定人的工作責任心,促進鑒定質量的提升,提高鑒定人隊伍素質。14通過專家證人與鑒定人對鑒定意見的當庭質證這種“看得見的程序正義”形式,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重復鑒定和多次鑒定的現實問題。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192條規定,我國專家證人出庭質證制度包括了以下內容:①有權申請專家證人出庭的主體有四類: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②專家證人的資格:具有專門知識的人;③專家證人的工作內容: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④專家證人出庭程序:有權主體申請,法庭決定同意后方可。
以上就是新刑事訴訟法鑒定條款的詳細內容,通過對上述內容的閱讀我們知道新刑事訴訟法的鑒定條款的內容里,將鑒定結論改成了鑒定意見,鑒定意見是專業的鑒定人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問題進行剖析,判斷。而舊法條里對于鑒定結論過于崇拜,所以修改為鑒定意見勢在必行。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工合同糾紛找什么部門投訴
2021-01-05何種情況下適用學生傷害事故責任
2020-12-05公司法關于分紅的規定是什么
2021-01-17連帶責任保證是否應當在保證期內起訴
2021-01-13監視居住可以見家屬嗎
2020-11-19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2020-12-16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超過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應不應該理賠
2020-12-25非運營車輛拉貨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4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發證
2020-11-08未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但已開發使用是否繳納土地使用稅
2020-12-16土地轉包合法嗎
2020-12-06強制拆遷補償款能否執行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