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審理時當事人能夠申請回避嗎?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案件審理時當事人不能夠回避,其實并不是這樣,在我國法律規定中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當事人是可以申請回避的。下面就讓律霸的小編來為大家說明一下有權申請回避的人有哪些吧。
一、申請回避權是訴訟當事人享有的一項權利。
在訴訟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或勘驗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當事人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不直接享有申請回避權,需要當事人的授權。
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某種特殊關系而不得辦理該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發生偏見,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審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
④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他們回避。司法人員未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請回避時,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回避。偵查人員在回避的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當事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可申請回避,如回避的申請被駁回,可申請復議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回避也有專門規定。關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法院應在回避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法院應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有權申請回避的主體包括犯罪嫌疑人、犯嫌的法代、犯嫌的辯護人、被害人、被害人的法代、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而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是不直接享有申請回避權的,回避的話是需要當事人的授權。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
醫療糾紛訴訟怎么請求回避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回避
被告一直逃避,法院終判離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27保密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2公司不續簽合同是否有賠償
2020-11-28和外國人結婚國內能查到嗎
2021-01-12贍養費能要多少
2021-01-03如何申請傷殘鑒定?
2020-12-13訴訟中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1公司連續加班是否違法
2020-12-04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人身保險的保險人有代位求償權嗎
2020-12-05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