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罪不可以探望嗎
犯詐騙罪的嫌疑人被刑拘三天,除了受委托的律師,非偵查機關人員不能探望。
《律師法》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
受委托的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托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關案件情況。
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
詐騙罪的客觀表現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售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但不成立詐騙罪(詳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最后,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根據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監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最新司法解釋,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為起點。詐騙未遂,情節嚴重的,也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的回答可以得出,在被刑事拘留之后,一般家屬是不可以會見的,只能委托律師讓律師去會見犯罪嫌疑人,而且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時候,一般也不會被監聽,如果您還有相關的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信訪處理意見可否申請行政復議
2021-02-08和現役軍人結婚對女方有法律保護嗎
2021-01-21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是否需要備案
2020-11-23什么公司可以質押土地證他項
2020-12-06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家庭暴力如何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1-23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精神病人意外死亡保險公司賠付多少
2020-12-12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