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綁架罪共同犯罪是怎樣認定的
綁架罪的共同犯罪在實施犯罪行為前都是有預謀的,共同策劃綁架的對象、時間、地點、采用的方式等,只要事前通謀并參與了犯罪的任何一個環節,就構成共同犯罪。但對于事前無通謀,在劫持人質后,提供隱匿處所,轉達勒索要求或提供其他幫助的,是單獨犯罪還是共同犯罪?如被告人甲將一公司經理的兒子騙至自己家中,捆綁在地下室內。后甲把綁架該小孩的事告知自己的同學乙,并讓乙打電話通知該經理交出現金30萬元。乙按照甲的要求和甲提供的電話號碼給該經理打了三次電話。因該經理報案,甲乙先后被抓獲。本案中,甲乙是否構成共同犯罪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甲將被害人綁架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已構成綁架罪的既遂。乙在甲犯罪既遂后參與犯罪的,不是共同犯罪。因為綁架罪客觀方面是由綁架行為與勒索行為兩個行為構成的,在甲實施完綁架行為后,犯罪的整個過程還沒有結束,乙在這時參與了勒索行為,應以共同犯罪對待,即甲、乙構成了綁架罪的共同犯罪。
二、罪名簡介
1979年刑法沒有專門規定此罪名。綁架罪罪名源于199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2條第3款規定了“綁架勒索罪”。1997年修訂刑法時對罪狀作了修改和補充,因而將罪名相應地改為“綁架罪”。刑法第239條規定: 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犯前款罪,殺害被綁架人的,或者故意傷害被綁架人,致人重傷、死亡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涉案的犯罪人員應積極的配合我國辦案機關的審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辦理。如對審理結果有異議的,應在上訴期內進行上訴,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求辦案機關對這類案件的審理結果重新進行審理和判決。
犯了綁架罪判幾年
綁架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別是什么
年齡多大可以判綁架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能和離異女結婚嗎
2021-01-05在公共場合做愛構成犯罪嗎
2021-02-09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申請強制執行費用多少
2021-03-25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2021-02-18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