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型綁架罪需要非法目的嗎
第一,“綁為人質”不是主觀要件,而是客觀要件。
對于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目的除了“勒索財物”以外,還包括什么呢?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沒有規定。有學者主張,還有一個犯罪目的就是“作為人質”。筆者認為,這樣的理解不確切,因為綁架他人就是將他人作為人質扣押,而不管是否以“勒索財物”為目的,還是以其他不法要求為目的。所謂客觀要件是指犯罪行為的外在客觀表現,而“綁為人質”顯然是綁架罪的行為外在表現,是勒索財物或獲取其他不法利益的一種手段,其屬于犯罪的客觀要件無疑,根本不是綁架罪的“主觀構成要件的犯罪目的”。否則把“綁為人質”說成綁架罪的犯罪目的,無異于說綁架的目的就是為綁架,等于犯了邏輯學上同義反復的錯誤。有學者認為,“綁架罪有雙重目的,以“綁架為目的”是綁架罪主觀構成要件的犯罪目的,以“勒索財物為目的是“綁架罪的特殊犯罪目的”。這種觀點混淆了犯罪構成中主觀要件與客觀要件的界限,與我國刑法中關于犯罪構成要件的理論相背。對此的駁斥,筆者除了上述已論及的理由外,還有就是我國刑法規定的“為索取債務(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規定了該‘債務’也包括?‘非法債務’)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因為扣押他人就是作為索債的人質,如按“綁為人質”就是主觀要件的話,那么這種立法例顯然缺乏法理上的依據和支持。
第二,人質型綁架罪應當有其犯罪的主觀目的,僅“綁為人質”不構成人質型綁架罪。
筆者認為,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人質型綁架罪一定有另外的主觀目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勒索財物以外的其他目的。那種認為只要綁架他人作為人質就構成綁架罪,而不考慮行為人的主觀目的觀點,是一種客觀歸罪的觀點,是對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的曲解,明顯違反了主客觀統一歸罪原則和罪刑均衡原則。這也是現行刑法對綁架罪法定刑的規定所產生的當然結果,換而言之,這是綁架罪的法定刑對綁架罪認定的制約,尤其是對主觀不法要素的制約。
對此,我們也可以從勒索型綁架罪與非法拘禁罪,以及勒索型綁架罪與人質型綁架罪的關系中得出人質型綁架須需要有主觀目的的要件。勒索型綁架罪和非法拘禁罪在客觀方面有許多相通的地方,綁架他人后往往會以拘禁的方式進行看管,而主觀故意就成了兩罪最主要的區分標準,只要行為人僅有勒索財物的目的,則行為人的行為就構成綁架罪。如果行為人僅索要債務的,則只構成非法拘禁罪,而且這里的債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索取非法債務的,也只能構成非法拘禁罪。因而從最高人民法院的該司法解釋中不難看出,綁架他人,不具有勒索財物為目的,即使具有索要非法債務這樣非法目的的,也不宜定綁架罪。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一款沒有界定綁架他人和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區別,而事實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容易被我們忽視,那就是勒索型綁架與人質型綁架的包含關系,因為勒索型綁架中行為人綁架他人也是將被害人?“作為人質的”。所以勒索型綁架有勒索財物為目的,而人質型綁架沒有其他目的,造成則人質型綁架罪與勒索型綁架罪在構成要件上的失衡,在邏輯上講不通的。筆者認為,對于人質型綁架罪,我國刑法在立法時是有缺漏的,即人質型綁架罪缺少犯罪主觀目的的規定。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目前對人質型綁架案件的犯罪分子是否具有非法目的,是存在一定爭議的,我國法律也沒有明確的規定,而主流的觀點認為是不需要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損害責任認定只適用哪些情形
2021-02-23夫妻在婚前可以約定婚前協議嗎
2021-01-25離婚糾紛的案由如何認定
2021-01-16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抵押權是擔保權嗎
2020-12-21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表見代理與職務行為如何區分
2020-11-15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條件
2020-12-29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在什么情況下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0-12-10勞動爭議有些類型
2020-12-31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