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形可能會構成綁架罪
根據《刑法》第239條的規定,綁架罪的表現形式具體有以下三種:
1、以勒索財物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為;現實中常見的犯罪形式多為犯罪分子綁架他人實施控制后,向其近親屬索要財物的行為。
2、基于財物以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如犯罪分子搶劫作案后,劫持人質,要求警方讓其離開犯罪現場的行為。
3、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行為。主觀表現為故意綁架他人作人質,威脅、要挾達到犯罪目的,這種犯罪目的,即是指向勒索財物,也有政治目的、個人目的或恐怖活動等目的,而如果以財物為目的的,必須是勒索財物的行為,也即強行索要財物的行為。其侵害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公民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二、綁架罪既遂的標準如何?
綁架罪只有既遂才會考慮“情節較輕”的情形,所以,綁架罪既遂的標準如下:
綁架罪以控制人質為既遂標準。
【注意】大部分人會以犯罪行為人勒索到財物為既遂標準,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本罪中只要犯罪行為人限制或控制了受害人的人身自由即既遂。
三、怎么處罰綁架罪
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犯本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犯前款罪,殺害被綁架人的,或者故意傷害被綁架人,致人重傷、死亡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近幾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因債權債務關系引起的“人質型”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案件,即以強行扣押“人質”的方式,脅迫他人履行一定行為為目的的違法犯罪行為。“一定行為為目的”,實踐中大多是健債款,要求“以錢換人”。這種行為從形式上看與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行為很相似,但實質上有很大區別,要注意區分二者。
綁架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別是什么
綁架罪結果加重怎么處罰
綁架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贈與合同與贈與行為有什么區別
2021-02-05盜竊罪加重處罰情節金額如何認定
2021-02-12地役權和租賃權沖突
2021-01-13可能導致專利新穎性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31企業向求職者收取風險抵押金合法嗎?
2021-03-15配偶宣告失蹤婚姻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4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和標準是什么
2021-02-16農民工工傷賠償糾紛
2021-02-27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繼承人死亡其子女能代替繼承遺產嗎
2020-12-27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外貿合同怎么認定簽字效力
2021-01-31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強制保險過期了會怎么處罰
2021-03-07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