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界定故意傷害罪中的傷害?
故意傷害罪中的傷害在界定時可以傷害可以作為,也可以不作為,不作為方式致人傷害構成罪的,要求行為人有特定義務,義務來源于法律賦予或者先行行為。傷害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前者如暴力毆打,或者殘忍行兇致人傷害;后者如欺騙被害人服用毒藥造成身體損傷,以脅迫方法致人精神失常等。傷害行為的結果多種多樣,如內傷,外傷,肉體傷害,精神傷害。從法律量刑中看,我國把傷害結果分為輕傷、重傷、傷害致死。
二、傷害他人健康如何界定?
目前我國實踐中,采取的觀點是,生理機能的障礙以及身體外形的重大變化。一般情況下,破壞身體完整就破壞了生理機能。但也有例外,完整性沒破壞,生理機能卻遭到破壞,如,視力減退,聽力降低。完整性遭到破壞,但生理機能卻完好,如:剪掉人的頭發和指甲。后者便不能認定為傷害。
另外,要求對人的傷害,不要求永久性,即使暫時性的侵害了生理機能,便屬于傷害。
三、何為非法?
非法是指,行為人實施的傷害行為不具有違法阻卻事由。那么,被害人承諾的傷害行為,構不構成故意傷害罪?實踐中,有著不同的觀點。但本作者認為,在被害人承諾傷害的前提下,認定為重傷的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比較合適。首先,刑法明確規定,經被害人承諾的殺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那么傷害造成的重傷很大可能地造成了生命危險,根據刑法中承諾殺人的規定來考慮,重傷害承諾應該無效。另外,刑法實踐中,有經典的表現形式。在聚眾斗毆中,互相斗毆的雙方都有攻擊雙方的意圖,也意味著雙方都承諾了傷害的結果,到在此罪名中,卻規定”聚眾斗毆造成重傷的,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可見,故意傷害罪中,自行承諾他人傷害自己的,重傷承諾無效。
綜上所述,法律在判斷雙方人之間的行為是不是傷害時并不是用單一的標準進行斷定的,因為生活中傷害的方式有很多種而不能限制太過狹隘而讓很多的傷害因此就被判無罪的,所以還需要結合法官對傷害的理解并結合實際來認定傷害的實際含義。
故意傷害罪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準
故意傷害罪司法解釋及刑法條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21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專利轉讓的費用和稅率是多少
2021-01-28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2-13登記地和核發地有什么區別
2021-03-01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未經傳喚缺席判決的適用情形
2021-01-30政府集資房是什么房
2021-02-02離婚財產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2021-03-19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