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遺忘物遺失物遺棄物是什么意思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559人看過

一、遺忘物遺失物遺棄物是怎樣的

遺忘物、遺失物、遺棄物是法律上的三個不同概念,正確理解和區分它們,對我們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具有重要的意義。

1、所謂遺忘物,是指基于財產所有人或持有人的意思,暫放于某一地方后忘記帶走而未完全失去控制的動產。

2、所謂遺失物,是指不基于物主的意思而偶然失去但又未完全失去控制的動產。

3、所謂遺棄物,是指基于財產所有人意思而拋棄的動產。如垃圾、工廠廢渣、廢水等。

它們的共同點是:

(1)都是一種動產。遺忘物、遺失物和遺棄物因都是財產所有人或持有人對物體數量、體積及其價值高低不同程度上的松馳,所以只有動產,才能被遺忘、遺失或遺棄。不動產因其不能移動,或移動后會改變性質,故不能成為此類財物。

(2)都是意念上形成的后果。財產所有人或持有人對遺忘物、遺棄物的松馳,以及時遺棄物的放任、拋棄,都是由意念形成的。當意念出現“空白點”時,財產所有人就有可能對財產松馳,反之,當意念認為該項財產已成為廢物時,財產所有人就會在意念驅使下拋棄。

二、遺失物和遺忘物的區別是什么

1、持有人因疏忽而完全喪失了對財物的實際控制力,且持有人通常難以回憶起財物的確切失落地點。相比較而言,遺忘物的持有人一般都能回憶起財物的確切遺失地點。因而二者的失主在喪失對財物的控制支配力的程度上是有區別的。

2、因持有人將財物丟失于公共活動空間,任何第三人發現后都有權拾得。根據我國刑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拾得他人遺失物的,應當歸還失主,拾得者因此而支出的費用,應由失主償還。對于拒不返還他人遺失物的行為,應當按照不當得利行為,追究其侵權的民事責任。而對于拒不交出他人遺忘物的,則應當以侵占罪論處。之所以不能將刑法上的遺忘物擴大為包括遺失物在內,是因為無論從侵占罪立法過程還是從法律用語的規范性角度而言,遺失物與遺忘物都有其約定俗成的含義。

三、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嗎

遺失物在脫離所有權人或其他權利人占有后,可能存在的狀態是:一是為拾得人占有,一是由拾得人通過轉讓(可多次轉讓)由受讓人占有。《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飼養動物,應歸還失主。物權法第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可見我國法律明確規定遺失物的所有權歸于失主(原所有人或權利人),因此拾得人對遺失物的占有顯然是無權占有,如是拾得人拒不歸還,視為對他人所有權的侵犯。拾得人不履行返還的義務而占有遺失物的,顯然不僅沒有法律根據,甚至是違法的。所有權人或其他權利人當然可以要求拾得人返還遺失物。

但如果由拾得人通過轉讓由受讓人占有時,受讓人是否獲得遺失物的所有權,也就是是否適用善意所得,關鍵是看否具備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如前所述,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并不能合法地占有遺失物或獲得所有權,因此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之一,即拾得人(讓與人)對于轉讓標的物應當是無處分權。如果受讓人無從知曉讓與人對拾得物的無權處分并且支付合理的對價,遺失物為受讓人依法定程序占有。顯然具備了善意取得的全部構成要件。如果沒有法律排除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那么受讓人就應依善意取得而獲得遺失物的所有權。

根據《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飼養動物,應歸還失主。《物權法》第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我們能否從這兩個條款中得出遺失物不適用善意取得的結論。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遺忘物遺失物遺棄物是怎樣的”問題進行的解答,遺忘物、遺失物、遺棄物是法律上的三個不同概念,遺失物是指基于財產所有人或持有人的意思,暫放于某一地方后忘記帶走而未完全失去控制的動產。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王力群

王力群

執業證號:

13302201711123699

浙江同舟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王力群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