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管理和結構目前也已經初步模型了,在逐漸趨于穩定的情況下國家也正逐步的通過其他相輔的政策朝著共同的目標所邁進。可是過程當中針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犯罪類型卻明顯的區別個人犯罪,呈現出犯罪手段比較復雜。那么,經濟犯罪單位犯罪規定有哪些?
經濟犯罪單位犯罪規定有哪些?
大陸現行刑法規定并由公安機關直接立案偵查的77種經濟犯罪案件中,有55種犯罪可由單位構成,約占直接立案偵查的經濟犯罪總數的70%以上。但是,究竟何為單位經濟犯罪,如何界定單位經濟犯罪等問題,由于刑法規定的概括性以及理論研究的不足,從而使我們在實踐中困惑頗多,亟待理論上予以廓清。
《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我們知道,單位經濟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負責人決定或集體研究決策,由直接責任人員對外實施的、非法所得全部或大部分歸單位所有并且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經濟犯罪。根據這一定義并結合單位犯罪在理論上的爭論,本文認為,單位經濟犯罪是單位犯罪的主要組成部分,不但具有單位犯罪的共性問題,同時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單位經濟犯罪的特征可以歸納如下:
(一) 單位經濟犯罪的利益驅動性。
任何一個單位的設立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對于公司企業來講,主要表現為出于營利的經濟目的;而機關、團體、事業單位雖出于政治、公益目的,但仍存在著自身的經濟利益。《刑法》規定的120個單位犯罪中,不僅包括直接故意犯罪,也包括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有人認為,在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中,單位不存在謀取利益的犯罪目的,因此,不能將“為單位謀利益”作為單位犯罪概念中的要素加以表述。有些學者認為,只要是單位犯罪,必須有某種利益驅動,即使在單位過失犯罪中也不例外。如,《刑法》第229條第三款規定的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雖然中介組織因自己失職而造成后果是過失心理,但是它正是基于取得中介費用這一經濟利益才承擔中介業務的,仍不乏利益的驅動性特征。
關于單位經濟犯罪中“為單位謀利益”的性質,本文認為只能是謀取非法利益。從某種程度講,只要單位采取犯罪手段取得的利益,都是非法利益,屬非法所得。實踐中,確有一些單位的負責人為了給職工發工資、搞福利,或者為本單位籌集發展資金而實施了犯罪,且所得利益均歸單位所有的情況,但這只能說明犯罪的動機不屬卑劣,不影響單位經濟犯罪的成立。因為,單位經濟犯罪的行為是刑法所禁止的,所實施的行為不具有合法依據,因而其通過犯罪手段取得的利益均屬非法所得,所謀取的利益當屬非法。
(二) 單位經濟犯罪的法定性
《刑法》第30條明確指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第3條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這是罪刑法定原則對單位經濟犯罪范圍的一個基本限制。對于哪些犯罪單位可以構成,不能憑司法人員的主觀推斷,不能看犯罪行為的實際表現形式,必須嚴格依照《刑法》的明文規定予以界定。從《刑法》有關條文中不難看出,單位犯罪具有明顯的法定性,因此對于那些確實為單位謀取利益,并且是由單位集體決定的,但由于法律沒有規定為單位經濟犯罪的自然人行為,仍然只能是個人犯罪而非單位犯罪。
(三) 單位經濟犯罪的意志整體性。
犯罪行為都是在人的主觀意志支配下的行為,單位犯罪也不例外,單位犯罪也同樣是有意識有意志的行為。單位經濟犯罪中,具體實行行為雖然是有意識有意志的自然人實施的,但是,如果自然人的行為是代表單位且為單位謀取利益,他的意志就不僅僅屬于直接行為人所有,它同時也表現為單位的整體意志。只有單位決策機構及其負責人員的意識意志才是單位意志的體現者,為單位謀利益的自然人的實行行為只有經過單位決策機構或由負責人決定、授權或默認,其行為時的意志意識才能被視為是單位的意志,這是刑法將單位擬人化的根據。如果單位中的某個成員,打著單位的名義實施了犯罪,將違法所得交歸單位所有,但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并未得到單位決策機構及其負責人的決定或認可,就不能認為該成員在犯罪時的意識意志代表著單位的整體意志,也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對于這種情況,如果單位的負責人或具體人員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分贓,則按照《刑法》第310條窩藏、轉移贓物罪處理,且該罪只能由自然人構成。在這種情形中,該組織的成員的犯罪意志不具有單位的意志整體性。單位的法定代表或負責人自行決定,并親自實施犯罪,后將違法所得交單位或單位全體成員分享的,因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是單位的代表,其行為不需要他人授權或決定,他的行為直接代表了單位的利益,其意志等同于單位的整體意志。如果將自己以單位名義所獲全部利益歸單位所有,而觸犯刑法的,應當按單位犯罪對待。
以上三個方面的特征,對于單位經濟犯罪的構成和認定來講,應當是同時具備的,它們之間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關系,而不是一種簡單的相加.
目前我國刑法當中針對經濟犯罪一共制定了77個罪名,而在這77個罪名當中也明確了屬于單位犯罪的范圍。區分單位經濟犯罪和個人經濟犯罪需要有非常專業的法律知識,關鍵還是要靠庭審工作人員在了解了案情的前后經過以后才能最終作出判定的。
經濟犯罪偵查措施有哪些
常見的經濟犯罪報案需要提供哪些證據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監察什么情況下會出調解書
2021-01-17轉讓股權被拒辦變更登記怎么辦
2020-11-11不服專利復審決定的具體救濟怎么做
2021-01-10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子女對老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4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老公不離婚自殘怎么辦
2021-01-04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學生在學校自殘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1-24簽訂賣房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與中介公司打交道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12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買人壽保險的意義有哪些,如何買人壽保險最劃算
2020-12-20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長期健康保險產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