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您好,故意傷害案件,現已移交法院.但受害人聽法院里的朋友說這案子可能會判不了,理由是:本案只有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口供法醫鑒定間接證據.沒有目擊證人!所以一旦被告口供翻供,那法院就不能定罪了.如果犯罪分子翻供,是否就不能定罪了?
律師解答:
我國法律貫徹疑罪從無的原則,有這個可能性,但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才能確定。
相關法律知識:
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態的比較
故意犯罪形態只能出現在犯罪過程中,在犯罪過程以外出現的某種狀態,不可能形成故意犯罪形態。例如,某甲因與某乙有仇,而產生了殺害某乙的犯意,但經過反復考慮后打消了殺害某乙的犯意。由于僅有犯意并不構成犯罪,故犯意的產生不處于犯罪過程中,因此,某甲打消犯意的情形,不是故意犯罪形態。再如,某丙盜竊了某丁的財物,數日后又自動將所盜財物返還給某丁。這是犯罪既遂后所實施的行為,也不是故意犯罪形態。
故意犯罪形態是在犯罪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停止下來所呈現的狀態,這種停止不是暫時性的停頓,而是結局性的停止,即該犯罪行為由于某種原因不可能繼續向前發展。因此,故意犯罪形態,是靜止的犯罪行為狀態,而不是運動的犯罪行為狀態。就同一犯罪行為而言,出現了一種未完成形態后,不可能再出現另一種犯罪形態。故意犯罪形態不是就犯罪行為的某一部分而言,而是就已經實施的犯罪行為整體而言。不能認為一個人實施的一個犯罪中一部分是此犯罪形態,而另一部分是彼犯罪形態。
故意犯罪形態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過失犯罪沒有犯罪目的,不可能為犯罪實施預備行為;沒有出現危害結果時,不可能成立過失犯罪。所以,過失犯罪沒有犯罪預備、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形態。由于過失犯罪沒有未遂,也沒有必要肯定其有犯罪既遂。所以,對于過失犯罪而言,只有成立與否的問題,而沒有既遂與未遂的問題。間接故意犯罪,也不可能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在沒有發生危害結果的情況下,也難以認定行為人有間接故意。所以,通說認為,間接故意犯罪不可能有犯罪預備、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形態。基于同樣的理由,間接故意犯罪只有成立與否的問題,而沒有既遂與未遂的問題。因此,一般認為,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故意犯罪形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辭退職工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6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合并重整原主體公司還存在嗎
2020-12-12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資金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申請破產清算需要交訴訟費嗎
2020-12-10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什么是定期壽險,哪些人適合購買定期壽險呢
2021-01-14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壽險投保一般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