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本罪具有如下構成特征:
1.本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利。故意傷害罪是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其結果表現為給他人身體造成傷害。故意傷害,有時可能造成死亡,這無疑也對他人的生命權利造成了損害。但是,由于行為人是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健康,并非指向他人的生命權利,因此,仍屬于傷害罪的范疇,同殺人罪有原則的區別。故意傷害罪侵犯客體中所指的身體,僅指有生命的人的整體,而且是行為人以外的人的身體。人的身體由各種器官組織組成。故意傷害罪侵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利,包括兩種情形:一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如截斷他人一根指頭,割掉一只耳朵等。二是對人體器官正常機能的破壞。如使肢體癱瘓、神經機能失常、聽力減弱、雙目失明等。因此,損害他人非身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損壞假肢、打掉假牙等,不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強行剪去他人的毛發、指甲,談不上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也談不上對人體器官正常機能的破壞,亦不可能成立本罪。故意傷害罪的對象只能是行為人以外的他人,不包括行為人自己。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有意傷害自己身體的,一般不構成犯罪。只有當自傷行為侵犯了國家和社會利益而觸犯了刑法規范時,或者自傷身體作為實施有關犯罪的條件時,才構成犯罪。例如,軍人戰時自傷身體,逃避軍事義務的,應按刑法第434條規定的戰時自傷罪追究刑事責任。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首先,須有傷害行為。傷害不外包括兩種情形:一是破壞人體組織的完整性;二是破壞人體器官的正常機能。傷害通常表現為作為形式,既可以是直接使用刀、槍、棍、棒、石頭、或拳打腳踢等暴力實施,也可以是間接利用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無過錯的人、動物等傷害他人。有的還使用毒物、化學品、放射線、激光等非暴力手段傷害他人。在少數情況下,傷害行為由不作為構成。傷害行為手段通常是暴力性的,但也不排除無形的,非暴力的手段。其次,傷害行為必須是非法的損害。如果是屬于正當行為的傷害,不能以故傷害罪論處。最后,本罪的構成要求造成輕傷以上的后果。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故意傷害罪。根據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歲的人實施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也應負刑事責任。
4.本罪在主觀上表現為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構成,也可是間接故意。
二、認定
1.本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故意內容的不同: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引起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具有殺人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引起他人他人身體健康受到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具有傷害的故意,即使造成侵害人死亡的結果,也只能認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在具體案件中,應當對侵害行為的起因、被告人與被害人平時的關系、使用的工具及打擊的部位、侵害行為的實施方法等各方面因素進行考察,以準確查明行為人的主觀心態。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廢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2.本罪與其他涉及傷害犯罪的界限
三、處罰
刑法分則中有的犯罪的構成本身也可包含故意傷害(包括直接故意傷害和間接故意傷害,但有的僅含輕傷,有的則還包括重傷)在內,如搶劫罪的暴力可以是故意傷害;有的犯罪將故意造成他人傷害的結果作為量刑情節。對于這些故意傷害行為,不應再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而只須直接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也正因如此,刑法第234條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名只簽單個姓氏有效力嗎
2021-02-19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民事訴訟的范圍
2021-01-30行政復議還拘留嗎
2020-11-17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有獎勵嗎
2020-12-24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表見代理與職務行為如何區分
2020-11-15彩禮錢是否需要返還給男方
2020-11-25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出獄后民事賠償有效期
2021-01-10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企業女職工產假可以休多長時間,懷孕期享有哪些待遇
2021-02-02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