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誹謗制造者是否要坐牢
可能會,根據犯罪情節的輕重來判。
實施網絡誹謗,是一種損害公民人身權力的惡意犯罪,它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后果是嚴重的,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也是較大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一)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兩高解釋》第一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該解釋第二條: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二百四十六條明確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由此可見,對網絡誹謗犯罪予以制裁的法律規定是明確而又具體的。
對于賠償數額,應綜合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獲利的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害人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確定。當然,由于受害人身體情況不同,承受精神損害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衡量精神損害程度,既要觀察受害人的具體反應,又要根據行為人的行為狀況予以確定。再者,根據我國目前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人名譽權受到侵害,不能要求精神撫慰金賠償。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網絡誹謗制造者的一些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務員去世后撫恤金發放有時間規定嗎
2021-01-01政府征地拆遷批文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04房屋轉讓需要到哪公證
2021-03-18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借錢不還起訴后能拿到錢嗎
2020-11-30結賬前產品問題拒絕付款可以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3近親結婚可以領結婚證嗎
2021-01-29仲裁授權委托書是怎樣的
2020-12-27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人身保險內容有哪些
2020-12-04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保險合同的三類主體是什么
2020-11-09汽車投保人維權存在哪些誤區
2021-01-12什么是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1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我有一塊出讓土地可以申請建房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