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人安全脅迫犯罪怎么處理
用家人安全脅迫犯罪,行為人屬于被脅迫,不用追究刑事責任。脅迫人是構成犯罪的,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脅從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脅從犯是我國刑法的獨特體例。它有兩個特征:一是在主觀上行為人雖然明知自己實施的行為是共同犯罪行為,但從其內心而言,行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參與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脅才參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觀上行為人雖然參與了共同犯罪的實施,但是其犯罪行為顯得比較消極,缺乏積極主動精神。
脅從犯僅包括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誘騙而參加犯罪的情形。
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并非完全喪失意志自由,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選擇的自由,否則,如果行為人的身體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強制,完全喪失了選擇行動的自由,可以認為為不可抗力或者緊急避險而不負刑事責任。
對被脅迫者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即開始被脅迫、不情愿地參與犯罪行為,但后來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好處,而非常積極地、自愿地繼續參與犯罪者,不能仍然認為還屬于脅從犯,綜合全案,可能就是從犯甚至主犯了。
認定脅從犯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脅從犯在主觀上的基本特征在于雖然是非主動、非自愿的,但卻并沒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
如果行為人在身體受到強制的情況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則失去了與脅迫者的犯意聯絡,不具有與脅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16條的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這種情況下,被脅迫者只不過是脅迫者利用的工具,脅迫者構成間接實行犯,而被脅迫者不構成犯罪。
第二,區分脅從犯與緊急避險。
我國刑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法并未將受脅迫而為的一切造成損害的行為都認定為脅從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論處,而是視其社會危害性區別對待的。在行為人受到的脅迫是直接威脅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險時,如果行為人造成的實際損害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則行為人的行為應認定為緊急避險,而不應作為脅從犯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脅從犯與緊急避險的界限就在于行為人損害的利益是否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如果是因為受人脅迫,為了保護自己的某種利益,而對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且這種損害大于其所欲保護的利益時,則屬于脅從犯。例如,某甲為了使白己免遭某乙的傷害,在某乙的脅迫下,將某丙開槍打死,則顯然超出了緊急避險的范疇,而構成脅從犯,因為一般而言,生命權是大于健康權的。然而,如果某乙威脅某甲如不開槍將某丙打死,則將某甲打死,某甲在這種情況下開槍將某丙打死,是否構成脅從犯呢?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某甲同樣應當構成脅從犯。因為緊急避險與避險過當的界限就在于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所避免的損害,即為了保護一個合法利益而損害的另一合法利益,既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保護的利益,否則就構成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如果避險過當是因受人脅迫導致的,則行為人構成脅從犯。由于生命權的價值在刑法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如果某甲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而損害某丙的生命,則當然構成脅從犯,但是可以考慮其受脅迫程度較大而對其免除處罰。
用家人安全脅迫犯罪,行為人屬于被脅迫,不用追究刑事責任。脅迫人是構成犯罪的,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脅從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脅從犯是我國刑法的獨特體例。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打官司需要收集哪些證據,第一時間需要做什么
2020-11-27征地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02打騷擾電話觸犯法律嗎
2021-01-13土地承包沒有交錢合同糾紛有效嗎
2020-12-03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的認定方法又有哪些
2020-12-31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非法侵入住宅罪怎么處罰
2020-12-24決定離婚有什么法定條件
2021-03-12拆遷賠償房產能否抵押貸款
2020-12-28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調崗通知范文
2020-12-15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