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2015年2月21日,原告金某某向被告C公司交納了100萬元的購房信用保證金,向被告認購一套別墅。被告出具了收據、內部認購確認單各一份。被告承諾:開發商辦理預售證后,正式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定金沖抵房款。后原告一直等被告的通知,但至今未果。現原告發現被告已經將上述房屋出售給他人。經調查,該房屋已經由案外人陳某購得,并已經向有關部門進行了房屋預售登記。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被告交付房屋并賠償損失。
法院認為,被告將涉案房屋出售給案外人的行為是基于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應屬有效。該行為與原被告認購房屋的行為同樣具有效力。但是被告于案外人已經辦理了預售登記,在物權的設立上具有優先于原告的效力。法院最終判決支持原告要求賠償損失的訴求,同時駁回原告要求交付房屋的訴訟請求。
法律依據
《物權法》第六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說法
“物權公示“原則是我國物權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權利要受到保護,前提是權利必須為人所知。不動產物權的公示,實際上與登記同時發生。本案中原、被告雙方達成房屋買賣合意,形成了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但是因為沒有對房屋進行登記,所以物權并沒有設立。相反,被告與案外人進行了預售登記,在物權設立的同時實現了物權的公示。所以,本案中的案外人陳某最終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簽了勞動合同可以辭職嗎
2020-11-22怎么解除公司股東身份
2020-11-29有逾期貸款未償還能做抵押擔保嗎
2020-11-25聽證程序中的法定事項包括哪些
2020-12-23業委會構成職務侵占的主體嗎
2021-03-12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怎么處理
2021-02-21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交通事故私了后可不可以繼續要求賠償
2021-02-07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故意毀財不立案會怎么處理
2021-03-25中介買賣房屋風險怎么防范
2021-02-15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保險修車是自己先墊付嗎沒有那么多錢怎么辦
2021-01-08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