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和犯罪準備是一樣的嗎?
是一樣的;犯罪預備一般就是為了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
刑罰的本質目的在于通過對犯罪行為實施者的懲罰,起到威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預備雖然還沒有實施犯罪,客觀上沒有造成損害,但對社會是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潛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懲罰,無疑最終會導致犯罪的實施,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害。
所以,我國刑法在第二十二條中規定對預備犯也應予以刑事處罰,但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犯罪預備和犯罪中止有區別嗎?
1、定義
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制造條件,并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
客觀方面表現為為實施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既可以是作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為的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
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
2、構成要件
我國現行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
3、處罰原則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
犯罪中止:根據其發生的時空范圍,可分為預備中止、未實行終了的中止以及實行終了的中止。根據行為人是否以積極的行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為,可分為消極中止和積極中止。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罪預備一般就是準備好工具想要進行實施犯罪的行為,而對于此行為就已經屬于不合法了,但相比較于犯罪未遂,這種行為要輕一些,只要認錯的態度誠懇就可以得到原諒,從而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中的約定怎么樣才能有效力
2020-12-12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勞動合同終止賠償沒給怎么辦
2021-01-15合同中是否有必要約定合同主體
2021-03-06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人壽保險理賠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機動車保險條款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3-13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30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區別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