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借款和行賄的界定是怎樣的?
個人借款和行賄的界定是是否為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個人借款一般情況下都是有正當的理由,僅僅是緩解燃眉之急,2003年出臺的《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專門規定了以借款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財物行為的認定。
該文件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借為名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非法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受賄。具體認定時,不能僅僅看是否有書面借款手續,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綜合判定:
(1)有無正當、合理的借款事由;
(2)款項的去向;
(3)雙方平時關系如何、有無經濟往來;
(4)出借方是否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其謀取利益;
(5)借款后是否有歸還的意思表示及行為;
(6)是否有歸還的能力;
(7)未歸還的原因;等等。
公訴人認為:被告人是村黨支部書記是村里的一把手,行賄人承包了該村的路燈安裝工程,雙方是管理和被管理關系。被告人向承包人借款不是出于生活急需,而是為兒子買汽車。雙方認識時間不長,沒有什么私交,借款十萬元不是小數。因此應當認定為受賄。
二、對照《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區分借款與受賄的七條標準,我認為不構成受賄。
(1)有無正當、合理的借款事由;
本案中借款有正當、合法的理由。書記要給兒子買一輛十萬元以下的車,包工頭說,買就買輛好的,錢不夠我借你十萬。買車是事先決定的,買車主款已經備齊,買輛好車錢就不足了,這是借款的正當理由,而不是受賄的借口。
(2)款項的去向;
一天也沒有在書記賬上停留,而不是借口買車受賄。
(3)雙方平時關系如何、有無經濟往來;
在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當中所進行的行賄罪是非常多的,而行賄罪在進行定罪量刑的時候,他是需要和民間當中的正常的借貸關系來進行區別的,如果是屬于自然借款的話,那么在主觀意圖當中并不能夠是為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因此不屬于犯罪行為。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數額巨大的認定
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最新司法解釋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車禍造成他人死亡精神損失賠償最高多少
2021-01-19因羈押造成信用卡逾期如何處理
2021-01-04因為合并公司注銷怎么處理
2020-12-03如何處理股東權益糾紛
2020-12-18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法院強制執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08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修改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標準文本的通用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土地承包合同公示怎么寫
2021-01-27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流程是什么
2020-11-28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是什么意思
2021-03-05土地承包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03承包的荒山可以轉讓嗎
2020-11-26出讓地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