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買車”是近年來新興的產物。隨著對我國對機動車管理和控制越來越嚴格,以及機動車限購政策的執行,購車指標成為緊俏資源。如今“屢搖不中”的人們又有了新的策略,那就是“借名買車”。借名買車,顧名思義,就是借用他人名義購買機動車或者說買購車的指標,實際自己出資購買并使用機動車的行為。然而近年來隨著借名買車現象的火熱,有關借名買車的糾紛也層出不窮。
很多人不假思索地把并不需要的購車指標賣給甚至是贈送給他人,苦于“屢搖不中”而從他人手中購買購車指標的也大有人在,然而這看似雙贏的行為背后是否會給自己帶來法律上的責任和風險呢?結合以上案例來看,至少存在以下風險:
一、對借用人,機動車所有權將會存在瑕疵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由此可見,根據我國《物權法》,機動車作為特殊動產,盡管與其它動產一樣以交付時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但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因此,一旦機動車的登記人(即借名買車中的出借人)與其他人存在債權債務糾紛時,機動車將會作為登記人的財產用于償還債務或者強制執行,而借名人與出借人即使簽訂過有關協議也不能用于對抗善意第三人,亦不能以主張自己才是機動車的實際所有權人對抗善意第三人,只能根據借名買車的協議向出借人索要賠償,如果連協議都沒有,那么可能真的“車去錢空”了。
二、對出借人,負有上交強險的法定義務,并且一旦出現交通事故,將與借用人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故機動車登記的所有人必須為車輛投保交強險。然而在借名買車中,由于出借人并不是機動車實際上的所有權人,所以當然也不會為機動車投保交強險。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受害人不能通過交強險獲得賠償,根據《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出借人作為機動車登記的所有人未給機動車上交強險存在過錯,將與借用人對受害人一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由此看來,對于出借人和借用人雙方來說,借名買車非但不是雙贏的好事,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故在此對想要借名買車的人士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對待借名買車應該慎重考慮,切記不可草率決定,要了解自己可能因此承擔的風險和責任。
第二,無論是借用人還是出借人在借名買車中都應當注意證據的收集,如匯款憑證等。如果借名買車的當事人不能提供相關的證據來證明借名買車的事實,將難以得到法院支持,法院將認定以登記的車主為準。
第三,出借人要對借用人的駕照和車檢進行形式審查。
出借人如果存在過錯,也將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實踐中法院往往對以下三種情形認定登記車主存在過錯:車輛駕駛人不具備駕駛資格;車輛本身存在影響安全的缺陷或故障;車輛保險存在瑕疵。故出借人在簽訂協議前應當注意審核下借用人是否已取得駕照,以及其要購買的車輛是否存在潛在安全隱患,是否通過車檢,是否為已報廢車輛。
第四,借名買車的雙方當事人應當簽訂書面協議,尤其要注意涵蓋以下內容:
1、交強險由誰來買單
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機動車登記的所有人必須為車輛投保交強險。在借名買車中,由于出借人并不是機動車實際上的所有權人,所以一般也不會為機動車投保交強險。那么借名買車雙方當事人就務必事先在協議中規定好由借用人來為機動車投保交強險。否則,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受害人不能通過交強險獲得賠償,根據《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出借人作為機動車登記的所有人未給機動車上交強險存在過錯,將與借用人對受害人一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發生交通肇事、違法等情況,所需費用由誰來買單
雙方當事人應當事先約定好一旦出現交通肇事、違法等情況由機動車的實際使用人(即借用人)承擔。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故即使雙方簽訂了相關協議由借用人承擔交通肇事、違法導致的費用,然而存在以上過錯,登記人依然要為自己的過錯買單,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3、機動車出現權屬爭議如何解決
雙方當事人還應事先約定好如果出現權屬爭議應如何處理,出借人是否要補償借用人一定費用,這筆費用按什么計算,是現價值還是過去的價值,是否要計算折舊率等等。
最后,即使借名買賣雙方當事人簽訂了相對完備的協議,但是根據我國《物權法》,機動車物權的設立、變更但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由于雙方簽訂的協議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因此協議實際上也不能成為車輛登記人免責的“護身符”,出借人仍然有為交通事故買單的風險,借用人也仍然要面對車輛所有權屬爭議的風險。雙方只能先行承擔自己風險與費用,然后依據雙方協議向對方當事人進行追償。
故對待借名買車務必要小心謹慎,權衡各方利益,盡量使用自己的名字購車,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程款被惡意拖欠怎么解決
2020-12-10累犯量刑標準
2021-02-06房屋沒有公攤遇到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9對訴訟時效中斷怎么證明
2020-12-10房屋贈與合同怎樣寫才生效
2021-01-22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2-19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保險原則具體包括哪些
2021-02-08保險理賠沒下來保證金怎么寫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