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罪
1.故意殺人罪
(1)故意殺人罪的中的人是指他人的生命。
在我國,自殺行為不是犯罪。胎兒和尸體均不屬于故意殺人罪構成的行為對像。毀壞尸體的行為,也不構成故意殺人罪,但可以構成侮辱尸體罪。但是,誤以尸體為活人而加以殺害的,屬于對象不能犯的未遂。溺嬰是一種故意殺人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2)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
殺人行為的行為方式一般表現為作為,有時也表現為不作為。不作為殺人方式以行為人對防止被害人的死亡負有特定義務為前提。這種責任或義務的形成,主要是基于身份、職務或者先前行為。
(3)殺人的手段有多種,但如果用放火、決水、爆炸、投毒等危險方法殺人的,應如何定罪,主要是看這些方法是否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
2.在認定本罪(及故意傷害罪)時應注意刑法分則其他條文中按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處理的規。具體的規定有:
(1)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罪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
(2)第四百九十七條: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因刑訊逼供、暴力取證而致人傷殘、死亡的,依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從重處罰
(3)第二百四十八條:虐待被監管人員罪致人傷殘、死亡的,依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從重處罰;
(4)第二百八十九條: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
(5)第二百九十二條:聚眾斗毆罪致人重傷、死亡的;
(6)第三百三十三條:非法組織賣血罪、強迫賣血罪對他人造成傷害的。
3.對自行為的處理。
(1)組織、策刬、煽動、教唆、幫助邪教組織人員自殺、自殘的,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2)相約自殺的處理。如果相約雙方都亡,不存在刑事責仼問題;相約各方各自實施自殺,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未死,未死一方也不負刑事責任;相約自殺,由其中一方殺死對方,繼而自殺未成或者放棄自殺的,應定為故意殺人罪。
引起他人自殺的處理。
(1)正當行為引起他人自殺,不存在刑事責任問題。
(2)錯誤行為或者輕微違法行為引起他人自殺,也不成立犯罪。
(3)嚴重違法行為引起他自殺死的,將嚴重違法行為與引起他人自殺的后果進行綜合評價,達到了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就追究刑事責任。
(4)犯罪行為引起他人自殺死亡,但對自殺死亡結果不具有故意時,應按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并從重處罰。如強奸導致被害人自殺的,只能認定為強奸罪,自殺的后果作為量刑的情節。
受托殺人的處理。
對本人生命的承諾不能阻卻受托殺人者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
過失致人死亡罪
1.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傷害(致死)罪的界限。
無論是故意傷害罪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行為人對于死亡結果的發生均出于過失,兩者區分的關鍵是要查明行為人是否有傷害的故意。故意傷害罪的行為人只有傷害的故意而無殺人的故意,而過失致人死亡罪既無殺人的故意,也無傷害的故意。行為人基于輕傷或者重傷他人的故意而過失地造成他人死亡的,以故意傷害(致死)罪論處;行為人并無傷害、殺害他人的故意而過失地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沒有傷害故意的一般毆打行為造成他人死亡的,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失的,應當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沒有過失的按意外事件處理。現實中發生的推人一把或者打人一拳,他人倒地因頭部磕在石頭或者其他硬物上而導致死亡的情況,由于行為人一般不具有傷害的故意和性質,所以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特別是對于父母為教育子女而實施懲戒行為導致子女死亡、鄰里之間由于民間糾紛一方毆打另一方造成死亡,以及輕微暴行為致人死亡的案件,一般不能輕易地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審判實踐中,過于自信過失致人死亡和間接故意殺人,在客觀上都造成了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有時難以區分.兩者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1)行為人對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認識程度不同.前者表現為人預見到自已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行為人所認識的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較低,后者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已的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行為人所認識的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較高.
(2)行為人對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態度不同.前者表現為人輕信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違背了其本意;后者表現為行為人放仼他人死亡結果約發生,危害結果的發生并不違背其本意,也就是說,行為人容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
3.對過失致人重傷進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應直接定過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套用不作為故意傷害致死的模式,定過失傷害致人死亡罪。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拐兒童收養條件是什么
2021-03-21行政處罰法幾年未發現違法行為就無效
2020-12-18分手協議如何寫
2020-12-10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勞動合同變更時未變的內容繼續有效嗎
2021-02-10仲裁開庭對方不來賠償怎么辦
2020-12-31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交強險保額怎么計算
2021-02-17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互聯網保險是什么
2020-12-23意外險拒賠后如何申訴
2021-02-18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村民大會可以拒絕土地出讓嗎
2021-01-14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