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二、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1.客體要件
本罪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故意殺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權。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刑法中生命起始的標志能說為胎兒脫離母體后,開始獨立呼吸。生命的終止我國實踐中以心臟停止跳動為標志。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心臟不可逆轉地停止跳動,可以認定為生命已經終止。因此,母體中的胎兒與尸體都不能作為故意殺人的罪的客體,但侵犯其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或侮辱尸體罪。2.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1)、行為的非法性,即沒有非法阻斷的理由。有合法依據的行為則不能成立故意殺人罪,如正當防衛中殺死不法侵害者、對死刑犯依法執行死刑等。(2)、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行為可以是積極的作為,如槍擊、利用他人或動物,也可以是消極的不作為,如母親不給嬰兒喂奶導致其餓死。不作為方式的故意殺人比較少見,一般要求行為人對防止被害人的死亡負有特定義務為前提,這種責任或義務的形式或者基于身份、職務,或者基于先前行為,如一成年人帶一未成年外出,在遇野獸侵害時,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放任其死亡結果的發生,就是以不作為的方式實施了故意殺人行為。(3)、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在犯罪既遂的情況下,行為必須與死亡結果之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3.犯罪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年滿14周歲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本罪14至16周歲的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可為本罪的主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法工委復字[2002]12號)指出,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于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后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后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死亡的行為,依據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4.犯罪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方面,是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的故意。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與是可以是間接故意,一般以作為的方式實施犯罪行為主觀方面為直接故意,以不作為的方式實施犯罪行為主觀方面往往為間接故意。行為人沒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一般為意外事件。如在森林里,誤將人當成動物而開槍將其打死,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認定為意外事件。三、故意殺人罪的認定(一)罪與非罪1.是否有行為違法的阻斷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意外事件、競技比賽以及執行公務將他人殺死,一般不構成犯罪。2.他人行為引起自殺案件的認定(1)幫助自殺行為。
幫助自殺,是指:第一、他人已有自殺意圖,行為人對其在精神上加以鼓勵,使其堅定自殺的意圖,第二、或者給予物質上幫助,使他人得以實現其自殺意圖,第三、或者受已有自殺意圖者的囑托而直接將其殺死。在民事侵權行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是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但剝奪他人生命違背法律及公序良俗,所以幫助自殺行為原則上應當構成故意殺人罪。雖然“安樂死”越來越多的得到社會的認可,但在目前我國立法尚未承認其合法的前提下,“安樂死”行為仍構成故意殺人罪。當然,對于幫助自殺行為,由于其不是“剝奪他人生命”的唯一原因,有時可能是次要原因,因而其危害小,處罰應考慮從輕、減輕或免除。但是仍然應當追究其故意殺人的刑事責任。(2)教唆自殺行為。
教唆自殺是指行為人通過勸說、利誘、命令、脅迫等方法使沒有自殺意圖的人產生自殺決意并實施自殺行為。由于教唆者主觀上具有殺人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教唆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如教唆對象為無責任能力人,教唆者應以故意殺人罪的間接實行犯對待。
(3)相約自殺
相約自殺是指行為人和他人一起約定好一起自殺,但最后行為人沒有實施自殺的行為。由于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而且以自己也要自殺為前提,客觀上也放任了對方的自殺行為,因此,對于行為人的行為也應當以故意殺人論處。但在量刑事方面因其社會危害性小,可以考慮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二)“間接殺人”。教唆未達到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殺害他人,由于行為的實施者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所以行為者實際上是教唆者的“工具”。此教唆者在理論上稱為“間接正犯”,被教唆者實施的行為應視為是由教唆者本人實施的。教唆者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三)故意傷害(致死)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未遂)罪區別。二者主要的區別在于犯罪故意的內容不同,故意傷害罪的故意只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內容,他人死亡是由于過失所致,而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則以剝奪他人生命。(四)故意殺人罪與危害公共安全性質的犯罪區別。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手段殺人的,如果危及到不特定多數人的安全,則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罪構成想象競合,從一重處罰。不特定是指危害行為的危害結果事先無法確定,危害公共安全行為一經實施,其犯罪后果就具有嚴重性與廣泛性。四、罪數及其轉化1.非法拘禁罪與故意殺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2.刑訊逼供罪與故意殺人罪。《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3.虐待被監管人員罪與故意殺人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八條監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監管人員指使被監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4.聚眾“打砸搶”與故意殺人罪《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條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5.聚眾斗毆罪與故意殺人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6.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犯罪與故意殺人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效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10.20法釋[1999]18號)第四條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制造、散布迷信邪說,指使、脅迫其成員或者其他人實施自殺、自傷行為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7.交通肇事罪與故意殺人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實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1.15法釋2000〕33號)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8.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法釋〔2001〕16號)行為人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行為人實施搶劫后,為滅口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實行數罪并罰。9.抗稅罪與故意殺人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33號)第六條實施抗稅行為致人重傷、死亡,構成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五、對故意殺人罪的處罰《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情節較輕”的理解故意殺人罪中的情節較輕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指義憤殺人、大義滅親、被害人請求、防衛過當、因遭受被害人長期的迫害而殺人、幫助自殺等。2.故意殺人罪死刑的適用我國死刑適用的政策是嚴格限制死刑,堅持少殺、慎殺。《刑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第四十九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1999.10.27法[1999]217號)指出:“關于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要準確把握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的標準。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死刑,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對于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對于被害人一方有明顯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直接責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注意嚴格區分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是不同的,在處刑上也應有所區別。間接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雖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為人故意的性質和內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區分犯罪的性質和故意的內容,只要有死亡后果就判處死刑的做法是錯誤的,這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予以糾正。對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的,才可以判處死刑?!币蚨诠室鈿⑷俗镏?,因激憤殺人,因鄰里宅基地、山林、田地、水流等糾紛殺人,因戀愛、婚姻、家庭糾紛殺人,因民間糾紛殺人,一般不應當適用死刑立即執行。
六、相關的刑法條文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第二百四十八條監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監管人員指使被監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第二百八十九條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七、故意殺人罪的相關司法解釋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1999.10.27法[1999]217號)(一)關于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要準確把握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的標準。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死刑,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對于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對于被害人一方有明顯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直接責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注意嚴格區分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是不同的,在處刑上也應有所區別。間接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雖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為人故意的性質和內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區分犯罪的性質和故意的內容,只要有死亡后果就判處死刑的做法是錯誤的,這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予以糾正。對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的,才可以判處死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效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10.20法釋[1999]18號)第四條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制造、散布迷信邪說,指使、脅迫其成員或者其他人實施自殺、自傷行為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第八條對于邪教組織和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的犯罪分子,以各種手段非法聚斂的財物,用于犯罪的工具、宣傳品等,應當依法追繳、沒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實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1.15法釋〔2000〕33號)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說明](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這是區別于其他各種犯罪的本質特征。(2)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這種行為一般表現為作為,個別的表現為不作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土地租賃合同范本
2021-01-27行政機關妨礙行政訴訟進行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2-22銷售圖書是否需要出版社授權書
2020-12-28商標侵權免責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2-12債權優先于物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1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申請書怎么寫的
2021-01-29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配呢
2021-01-23重婚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2-01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