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行為人定罪的時候,需要實際考慮到其主觀心態,畢竟有些罪名明確要求只有在故意的情況下,才可以構成此罪,而有些卻要求是過失犯罪。那對于受賄罪來講,大家知道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是怎樣的嗎?接下來,律霸小編就來為你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一、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是怎樣的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由故意構成,只有行為人是出于故意所實施的受賄犯罪行為才構成受賄罪,過失行為不構成本罪。如果國家工作人員為他人謀利益,而無受賄意圖,后者以酬謝名義將財物送至其家中,而前者并不知情,不能以受賄論處。
在實踐中,行為人往往以各種巧妙手法掩蓋其真實的犯罪目的,因而必須深入地加以分析判斷。有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利益,收受財物,只象征性地付少量現金,實際上是掩蓋受賄行為的一種手段,對之應當以受賄論處。對于這種案件受賄金額的計算,應當以行賄人購買物品實際支付的金額扣除受賄人已付的現金額來計算。
二、受賄罪既遂與未遂如何認定
根據《刑法》第20條至第24條規定,我們認為,區分受賄罪既遂與未遂的標準應從賄賂是否到手為界。其理由是:
首先,受賄犯罪可分承諾受賄、接受賄賂、行為人謀取了某種利益三個階段。承諾屬犯意表示,為行賄人謀取利益是受賄的交換條件,唯有接受并拿到賄賂,才是受賄人追求的直接結果。因此,受賄人收受了賄賂,即意味著實現了犯罪的目的,從而構成犯罪既遂。
其次,根據本法規定,受賄罪犯罪構成只需要一個行為一種故意則為齊備,即有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的行為和相應的故意。至于行為人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否成功,不影響法定的構成要件,因而也不影響受賄既遂的成立。
第三,以賄賂是否到手作為區分受賄罪既遂與未遂的標準,同樣適用于索取賄賂的情況。索賄而未得到賄賂,仍然說明行為人沒有達到犯罪的目的,符合本法關于未遂的法定要件。那種認為一經實施索賄行為就構成受賄既遂的觀點,是缺乏理論依據的。
綜合上文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如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過失進行了受賄在話,這種情況下是不可以認定構成此罪的。當然,要是行為人不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特殊身份,也是無法認定為此罪。更多這方面的內容,你可以上律霸網站進行具體了解。
?受賄罪量刑標準2017
?受賄罪侵犯的客體是什么
?2017最新受賄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抵押物能否辦理注銷手續
2021-01-24酒駕造成車禍造成傷亡怎么處理
2020-12-08剝奪政治權利的法律規定
2021-01-11借款協議不真實訴訟有效嗎
2021-01-14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房產繼承公證書有期限嗎
2020-11-26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學生上學路上的安全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4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試用期離職領導不同意怎么辦
2021-03-16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保險合同的變更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2在保險公司不干了,對以后有影響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