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文物罪的認定
所謂走私文物罪,是指單位或個人違反海關法規(guī)和文物保護法規(guī),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為。其犯罪主體為自然人和單位均可構(gòu)成。在主觀方面,必須是出于故意。犯罪對象為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表現(xiàn)為違反海關法規(guī),逃避海關監(jiān)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國邊境的行為是其客觀表現(xiàn)。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進出境物品表》的規(guī)定,國家館藏的一、二、三級文物,即珍貴文物,禁止出口;此外,對于其它因出口會有損于國家榮譽,有礙于民族團結(jié),或者在政治上有不良影響的文物,也禁止出口。刑法第151條規(guī)定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就是指國家館藏的一、二、三級珍貴文物和其他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對于除珍貴文物和其他國家規(guī)定禁止出口的文物以外的一般文物,即指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年以后的,可以在文物商店出售的文物以及民間個人收藏的文物,則不屬于走私文物犯罪的對象。
在辦案實踐中,對此條還應注意以下二個問題:
第一,走私國家三級文物之外的少量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或者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攜帶少量三級文物之外的屬于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可以根據(jù)刑法第13條中的“但書”規(guī)定,認為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以犯罪論處。
第二,為收藏或個人欣賞而將自己所有的文物攜帶、夾帶出境的,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文物應依法收歸國家所有;如果有證據(jù)證明是帶出國外營利的,則應以走私文物罪論處。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走私文物一般是要求故意的,要是不知情的人一般情況下不用承擔責任,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弄走一件就少一件了,在走私文物時,不管這個文物是多大的價值都會構(gòu)成犯罪的。如有需要,你可以咨詢律霸網(wǎng)律師。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虛假離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7交通事故受害人可否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0-12-27房地產(chǎn)開發(fā)流程是什么
2021-02-12什么情形下接受勞務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2021-03-05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離婚后還要計生考核嗎
2021-01-15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倉管員不愿調(diào)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產(chǎn)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發(fā)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保險代理人的不受歡迎型有哪些類型呢
2021-03-11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模擬拆遷是國家規(guī)定的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