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未借到先扣利息,借款數額怎么確定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條: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
案情介紹:毛某為做生意向貸款公司借款25萬元,但實際只收到19萬元,因為6萬元作為利息已被預先扣去。到期后,毛某無法還債,貸款公司找到其母重新簽訂借款合同用以抵債,合同約定其為女兒還債的借款本金為25萬元,但最終母親也未能還清欠款。近日,崇明縣法院受理該案后認為,貸款公司與老太簽訂的合同有效,但合同借款本金應以實際借款數額為準。
2011?年10月31日,毛某與某貸款公司簽訂借款合同。合同中約定,毛某借款本金25萬元,借期1年,且需在貸款發放日當天支付1年利息6萬元。按合同約定,毛某當天實際收到19萬元。然而,轉眼借款期限到了,準時還款卻成為泡影。去年2月3日,貸款公司聯系不上毛某,便找到了毛某的母親胡某。愛女心切的胡某當場簽下承諾書,答應女兒的貸款轉由自己償還,并與貸款公司重新簽訂貸款合同。但是,借款合同到期后胡某也未能還清借款本息。
去年年底,貸款公司向法院訴請判令胡某歸還借款本金25萬元并支付相關利息。經過審理,法院認定借款本金為19萬元,并按此計算利息。
【以案說法】
問:本案中兩份合同是否有效?貸款公司與胡某簽訂合同的借款本金應為多少 ?
答:兩份合同的簽訂雙方都具有相應民事責任能力,約定利息、放款時間和利率等均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因此合同合法有效。但根據《合同法》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在毛某的借款合同中,貸款公司預先扣除6萬元利息的做法屬違法。毛某應按實際借款數額19萬元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條: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
綜合上面的介紹,錢未借到先扣利息違反合同法的規定,是無效的。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錢未借到先扣利息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假一賠一”公告承諾能否作為商家逃避法律責任的依據
2021-01-18涉外民事訴訟程序規范處理原則是什么
2021-01-08股東虛假簽字能否行政訴訟
2021-02-1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監護人要負刑事責任嗎
2020-12-04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企業必須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嗎
2020-12-19投保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25土地轉讓模式
2021-03-11征地拆遷補償是否包含拆除費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