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糾紛的處理程序有哪些?
(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土地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解,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
(三)協商、調解不成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
(四)發生嚴重的侵犯行為,引起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事故,觸犯法律的可直接由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處理。
(五)跨越縣、市、省級行政管轄區的土地權屬爭議,各由其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這類糾紛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的土地管理機關組織有關部門臨時組成仲裁委員會進行調解和裁決,并經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準執行。
(六)地方單位或個人與駐軍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縣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當事人雙方的土地跨縣、市、省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七)當事人對有關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土地所有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地上附著物。
二、土地糾紛怎么維權?
1、協商解決: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2、行政解決: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
3、司法解決: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表明宅基地糾紛可以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于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探望權糾紛探望不利于孩子該怎么判
2020-12-24工傷事故經過報告怎么寫
2021-01-20農村居民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處罰
2021-01-17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債權人違反擔保合同約定怎么處理
2020-11-12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保險欺詐的三種仲裁方式
2020-11-21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工業土地分割轉讓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