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年4月,王某醉酒后駕駛私人轎車在江陰市世紀大道由北向南行駛,撞上了相對方向行駛的人力三輪車,導致三輪車主施某跌地受傷,三輪車損壞的交通事故。后經交警部門認定,王某屬醉酒駕駛,在事故中負全責。
施某在醫院治療時,王某墊付了部分醫療費用23000元。施某出院后,要求保險公司按“交強險”的規定賠付他的損失,但遭到保險公司的拒賠,理由是王某屬于酒后駕車,不屬于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
2010年初,施某一紙訴狀將保險公司及王某告上了江陰市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決保險公司在交強險保額范圍內承擔其損失68000余元,王某承擔158元。
近日,江陰市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王某系醉酒駕駛,按照《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保險條例》的規定,保險公司對施某的財產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對于施某的非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能免責。根據施某的實際損失計算,最終判決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賠償施某53000余元,其余損失由肇事司機王某承擔。
受害者索賠,保險公司能否拒賠交強險?
“交強險”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由此定義可知,受害者屬于交強險的賠付對象。
交強險和商業第三者險賠償是不同的。對于商業車險來說,只要交警認定保險車輛是因駕駛員“酒后駕車”而出現的事故,則無論什么樣的壽險、車險、財產險等,保險公司均可以不予理賠。
但交強險實行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是不分酒后駕駛還是醉酒駕駛的,即無論被保險人是否在交通事故中負有責任,只要對行人造成了人身及財產損害的,保險公司應當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但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21條規定:“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因此,只有在受害人故意或者負全部責任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才能不予賠償交強險。
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并有權向致害人追償:(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當肇事司機醉酒駕駛機動車時,保險公司只是在醫療費限額內承擔墊付責任,并有權向肇事者追償,對于其他損失和費用不負責墊付和賠償。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僅對受害人的有形財產損失免責,對受害人的人身損害仍應在交強險范圍內予以賠付,但有權向肇事者追償。
另外,根據2009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立他字第42號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答復精神,“財產損失”是指與精神損害相對應的廣義上的財產損失,因此,因受害人人身傷亡產生的各項經濟損失如傷殘賠償金等,也包括在保險公司免賠的范圍內。
給醉架者買單,是否縱容了酒駕行為?
國家建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是以保護、救助交通事故受害人為宗旨的,是為了讓受害人及時獲得經濟賠償,減少其經濟負擔,從而減輕交通肇事方的經濟負擔,化解賠償糾紛。
對傷者而言,無辜被撞受傷后其生命、健康權受到損害,最迫切的是使身體得到救治,而非對肇事者的懲罰。保險公司進行賠付較之肇事者的賠償時間更快,更有保障,也更能確保傷者的利益。因此,不能因為重視對醉酒者的懲罰,而忽略對傷者的利益保障。
同時,交警在發現醉駕的情況時,對醉酒者進行“一律拘留十五天”的行政處罰。而從2010年4月1日起,《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分值》將在全國統一正式施行,只要飲酒后駕駛機動車就將一次性扣12分。這將進一步提高醉酒駕駛的違法成本:罰款500元,交強險費率最高上浮60%,扣12分后駕駛證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