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逼自殺構成刑事犯罪嗎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二、既遂與未遂的區分
區分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殺人未遂的界限,關鍵是要查明行為人故意的主觀狀態。如果行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沒有造成死亡結果,應定故意殺人罪(未遂),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傷害結果的發生,即使由于傷勢過重,出乎其意外地導致死亡的應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內容為剝奪他人生命即殺人,殺人行為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既遂;沒有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未遂、中止或者預備。
三、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關于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定性,我國刑法理論一直認為,凡是以放火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的,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只能認定為放火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事實上,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時,其行為不僅符合放火、爆炸等罪的構成要件,而且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可謂想象競合犯;而無論從性質上、還是從法定刑上看,故意殺人罪都重于放火、爆炸等罪,故將上述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才符合想象競合犯的處理原則。如果將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的案件認定為放火、爆炸等罪,在未造成嚴重后果時,會導致罪刑不協調。反之,將以放火、爆炸等危險方法故意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則有利于做到罪刑相適應。將故意以危險方法殺人的案件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罪,也不利于區分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等罪的區別。反之,將以危險方法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則不致造成定性上的困難。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要是被逼自殺的,那么很有可能是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故意殺人罪不是說一定要親手殺死。在間接殺死的也會構成犯罪,刑事犯罪的涉及面很多的,只要是犯罪的就有的會落入法網。你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了裝修合同怎么解除
2021-03-03合伙終結合后伙人能否要求返還股金呢
2021-03-08行政處罰超過多長時間不再罰
2020-12-17法庭辯論結束大約多少天審判有結果
2020-11-12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網簽購房合同查詢
2021-03-12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競業限制合同無章有效嗎
2021-02-27在什么情況下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3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