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妨害公務罪
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的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履行職責的行為,或者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zhí)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
妨害公務罪的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和紅十字會的公務活動。侵犯的對象只能是正在依法執(zhí)行職務、履行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
2、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或者履行職責的行為,或者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zhí)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但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
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guī)定了妨礙公務罪,其中第一款規(guī)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妨礙公務罪最高刑罰是3年有期徒刑,過失致人死亡最高刑罰是7年有期徒刑。
我國對妨礙公務罪中行為人的暴力行為造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重傷結果或因重傷導致死亡結果,甚至故意殺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按處理牽連犯的原則,以重罪吸收輕罪,按故意傷害(重傷)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定罪,從重處罰。
妨害公務罪的對象限于三種人
(1)各級各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2)各級人大代表;(3)各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須注意,上述人員都必須是依法正在執(zhí)行某種公務期間,才能成為本罪對象。
妨礙公務罪的主觀條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即明知對方是正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而故意對其實施暴力或者威脅,便其不能執(zhí)行職務。行為人的動機,往往多種多樣。比如:事關行為人的利益;為了維護他人;與該工作人員有私怨,乘機發(fā)泄,進行報復;等等。但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可作為情節(jié)在量刑時考慮。但是,如果行為人不知對方是正在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而加以阻撓的,不構成犯罪。
國家法律規(guī)定妨礙公務罪最高刑罰是3年有期徒刑,過失致人死亡最高刑罰是7年有期徒刑。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妨害公務罪的處理方法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保護照片版權
2020-12-19知識產權合同審核流程是什么
2021-01-15公司宣布破產員工應該有哪些賠償
2021-01-22主動退賠可以減刑嗎
2021-03-01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qū)別
2021-02-05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zhí)行
2020-11-26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第三方代償協(xié)議有效嗎
2021-01-25低保待遇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沒有法條)
2020-11-22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fā)通知嗎
2020-12-28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